中新網5月25日電 據中青網消息,近日,海內外各大媒體競相報道了《袖珍書疑是元代〈古蘭經〉》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此間有關專家對此提出質疑,專家認為:袖珍版《古蘭經》是元代時傳入中國的說法不準確,應為明朝以后傳入中國的。
據一位在新疆多年從事古蘭經研究和阿拉伯文化的專家王希麥介紹:公元610至632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傳達公布《古蘭經》。651年,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傳播后第一個大食朝貢使來華,此后,在唐宋年間,穆斯林商賈紛紛來華,將伊斯蘭文化傳入。而在此之前出入往返的大食胡客蕃商曾經帶入《古蘭經》之說均不足為據,因為當時《古蘭經》尚未匯集。1255年至1259年間,青海省循化清真寺保存的《古蘭經》經典被視為珍貴文物和歷史的見證。因此,在明朝以后,隨著印刷術的發展,才可能有袖珍版《古蘭經》傳入我國,因此應該出自明代以后較為確切。
記者就媒體報道中提到的保存有世界上最小的《古蘭經》的新疆老人,專程趕赴南疆的庫爾勒市進行了采訪。經實測,這位名叫王成的老人保存的袖珍《古蘭經》長2.7厘米,寬1.3厘米,厚1厘米,重量只有4.6克,比國際公認由阿拉伯人貝賈亞發現的《古蘭經》輕0.6克。此外,經阿拉伯語專家鑒定,此書為《古蘭經》全集,全書共分30卷,計6236節,共有詞匯77934條,字母323621個,經書的封面用燙金硬皮紙做成,上面印刷有伊斯蘭風情圖案。它珍藏在一個僅比拇指稍大的鍍金的小盒中,盒蓋中央有一個約1厘米的放大鏡,供翻閱時使用。盒上的小鐵環用絲帶穿連起來,以便攜帶和保護。鐵盒上壓制有精美的阿拉伯民族花紋,使這個小盒子也成為頗具欣賞價值的藝術品。經書的封面用燙金硬皮紙做成,上面印刷有伊斯蘭風情圖案。
這部珍品《古蘭經》雖歷經滄桑歲月,但裝幀精致,依然保存完好無損,書頁四周鑲貼的金邊,依然放出璀璨的光彩,彰顯尊貴。書頁篇幅雖小,卻排滿小蝌蚪似的阿拉伯文,印刷得非常清晰,字跡沒有任何涂抹痕跡,不用放大鏡也能看清內容。薄如蟬翼的書頁用手感覺不出它的厚度,這部經書被有關部門確定為此種版本的孤本,屬罕有珍品,據稱是世界上現存最小的《古蘭經》,屬國家一級文物,被國內古蘭經研究專家和文物學者稱為"無價之寶"。
據年過七旬的王成老人介紹,2003年4月、5月期間,對這部《古蘭經》進行了網上愛心義拍,將拍賣的部分所得部分捐獻給新疆貧困孤兒,在海內外以及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中央電視臺以及香港《文匯報》、美國《紐約時報》等海內外300多家媒體競相刊播,新華網《收藏頻道》(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3-04/07/content_819088.htm)、人民網、中國網等各大網站也進行了連續追蹤報道,受到了世人和海內外眾多收藏家的極大關注。
但由于網絡拍賣存在的一些眾所周知的缺陷,導致惡意競價的現象,拍賣信息點擊率超過10萬次,競價到了千萬以上,最終以流拍告終,甚至連電子郵箱都被惡性破壞了,對此老人通過媒體對個別不良網民表示譴責。同時,老人還表示:由于近幾年前來觀賞者絡繹不絕,且年事已高,自己已感到疲憊不堪。目前還有不少人在不斷地聯系,他想在適當的時機轉讓個人或企業,在有生之年奉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有意者可撥打手機13031234998或者電子郵件xjwxl@126.com聯絡,老人希望找到一個可以長期保存它的愛家。
此外,據考古專家考證,袖珍《古蘭經》在中國發現過有限的幾本,但是無論從保存的年代,還是從尺寸及重量,尤其是其保存的完整性,新疆老人保存在這部《古蘭經》可以說最完美無缺的,也是世界上現存同類版本中最小的罕世孤本。(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