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李鵬)中國央行今日發布《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增刊——《二○○四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披露,去年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國民間融資趨于活躍。央行稱,對于民間融資應全面認識、正確分析,并加強規范和引導,促進其健康發展。
中國央行對浙江、福建、河北、山西、江西、河南六個省區的民間融資調查顯示,民間融資是否活躍與民營經濟發達程度有關,其存在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緊急支付和民營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資金需求。
央行報告承認,在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和農村,民間融資廣泛存在。抽樣調查顯示,二○○四年浙江、福建、河北省民間融資規模分別約在五百五十億、四百五十億和三百五十億,相當于各省當年貸款增量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一些具有相對區位優勢、行業優勢地區的民間融資也相當活躍。
據分析,民間融資根據交易主體、融資用途與利率水平不同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低利率的互助式借貸、利率水平較高的信用借貸、不規范的中介借貸、變相的企業內部集資。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逐步實施,民間融資呈現出四個新特點:融資活動半公開化、融資行為漸趨理性、生產性融資比重高、利率水平明顯上升。
央行分析,資金供需兩旺是民間融資存在的內因。資金供給方在缺乏合規投資渠道下具有通過民間融資獲取高收益的內在沖動。尤其是二○○四年以來,股市低迷,CPI持續上升,部分被征用土地而獲得補償款的農民以及先富起來的私營業主,將資金投向了獲利較高的民間融資市場,甚至脫離實體經濟運作而專門從事民間融資活動。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改革是導致民間融資存在的外因。商業銀行加強貸款管理,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實行信貸集中管理,基層網點大量撤并,其對中小民營企業、縣域經濟信貸支持的弱化為民間融資發展提供了較大空間。
中國央行稱,民間融資具有一定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其發展形成了與正規金融的互補效應。但是,由于缺乏與國家產業調控政策相呼應的當地產業政策指引,民間融資因其自發性和信息滯后性,及一些行業高利潤的誘惑,極易導致民間資金流入受限制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不利于當地產業結構和信貸結構的調整,也容易出現風險。
央行表示,對民間融資將加強政策引導、鼓勵金融創新,促進社會資金融通。首先,應完善相關法規,明確界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民間借貸的政策,引導民間融資公開登記,規范民間融資合規經營;其次,創新融資機制,拓展投資領域,取消限制民間資本投資領域的不合理規定;再次,加強對民間融資監管約束,積極探索建立民間融資監測通報制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