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六月五日電 題:探索新路穩定脫貧
--訪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
中新社記者顧立軍
“構建和諧社會,不能忽視扶貧助弱工作;只有不斷探索扶貧開發新路子,讓貧困地區的人民加快穩定脫貧,才能實現社會公平發展,才能建成和諧社會氛圍。”這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今天下午在此間與安徽省黨政官員座談時說的話。
五月二十六日,羅豪才率領致公黨中央的高層領導和一大批專家學者來到安徽,就貧困地區的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問題進行專題考察。十一天來,羅豪才等人先后到了位于安徽西部大別山區的六安、金寨、霍山、安慶、岳西、潛山等市縣,既參觀了科技扶貧示范園區,也實地考察了農業扶貧生產基地;既參觀了農業產業化先進龍頭企業,也看望了大山深處的貧困農民;既了解了戰爭年代大別山區走出了百余位將軍,有數十萬大別山區英雄兒女為革命奉獻出了生命,也看到了今天,皖西大別山區人民為保護良好的生態資源,為東部等省份發展提供的有力支撐,更看到在改革開放二十年之后,這里還有一大批老百姓生活在貧困線上。今天結束考察行程前,他接受了本社記者專訪。
羅豪才說,在十多天的考察中,我們看到在中央的關心和全省上下努力下,安徽省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重點貧困縣的經濟正在崛起,呈現出追趕式前進、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勢態。到二00四年底,全省貧困人口已由一千兩百萬人下降到一百四十二萬人,貧困發生率由近百分之三十下降到百分之二點八;十九個國家扶貧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一千一百一十八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九,超過全國扶貧重點縣平均水平十一點七個百分點;全省減少絕對貧困人口三十七萬、低收入人口一百一十九萬,減幅分別達到百分之二十一和百分之三十二;絕大部分貧困農村通了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山區大部分民眾已能用上簡易自來水和清潔衛生水,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通過考察,羅豪才等人也看到了山區的一些鄉村,由于交通不暢、信息不靈、文化教育受限、醫療條件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存在,仍有一部分農民生活在低水平生活線上,扶貧工作上還存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他主張,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
他建議安徽省在實施扶貧開發的過程中,要處理好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的關系;要處理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綜合素質培養的關系;要處理好整體推進和個別救助的關系;要處理好自身發展和國家支持、社會幫扶的關系;處理好扶貧開發的普遍性政策和具體實踐的關系。羅豪才說,大別山區的扶貧工作已有很好基礎。雖然一些人生活貧困,但這里資源豐富、潛力很大。
他希望把扶貧開發的立足點放在提高貧困地區自身發展的能力上。要不斷提高廣大民眾的參與熱情,積極發揚革命老區人民自力更生的寶貴品質,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推行工業帶動式扶貧,發展縣域經濟;加大勞務輸出人員培訓,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技能,加速提高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他希望在扶貧工作中,不僅要充分用足用活國家扶貧政策,積極爭取各項扶貧資金和項目,還要廣泛動員和整合社會力量,加大幫扶力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扶貧資源,加快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力度,達到穩定脫貧之效果。
羅豪才說,加快扶貧開發,是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府有責、社會有責,人人都向貧困地區獻上一份愛,出上一把力,貧困地區人民就會加快脫貧,就會加快從貧困中走出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