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新社中國經濟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引文:長期以來,貸款的信用風險一直是中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而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按五級分類的不良貸款幾乎占據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全部。國有商業銀行多年形成的巨額不良貸款對中國的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也制約了國有商業銀行應對WTO挑戰、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提高。
近年來,中國政府為推動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在對這些銀行的歷史不良貸款進行徹底剝離和處置的同時,一直致力于減少新增不良貸款、降低不良貸款率。來自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繼續保持了余額和比例的“雙下降”。一季度末,全部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8274.5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年初減少35.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2.4%,比年初下降0.5個百分點。
在此背景之下,銀監會究竟如何評估四大國有銀行新增不良貸款的成因和治理不良貸款的效果?銀監會未來的監管重拳又將力落何處?《中國經濟周刊》對銀監會統計部主任劉成相先生的專訪,當是對此問題的權威回答。
不良貸款跳躍性下降
據劉成相介紹,2002年以來,由于總體貸款規模不斷增長、貸款五級分類標準趨于嚴格和監管力度不斷加強,中國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存量總體上有明顯的下降趨勢。尤其在2004年初,由于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兩行獲財政注資后剝離、核銷了大量不良貸款,使不良貸款有大幅的跳躍性下降。
但劉認為,三年來不良貸款的下降不僅僅有注資、剝離等政策性因素,商業銀行切實改善了運營機制和經營管理是不良貸款下降的內在原因,而銀監會成立以來對不良貸款加強監管和促進商業銀行加強內部控制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劉成相說,在剝離、核銷原有不良貸款的基礎上,部分商業銀行已開始對新、舊不良貸款分別監測,以防范新的不良貸款增加。從統計結果看,2000年以來新發放貸款的不良率一般低于2個百分點,這說明2000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水平已有了顯著提高,政府行政干預銀行信貸業務現象大大減少。
不良貸款新增仍有“土壤”
在經過股份制改造后,銀行將實行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銀行制度,受到的行政干預將會越來越少。因此,行政干預不再是銀行產生不良貸款的主要因素,但是,劉成相提醒,還會有其他因素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
首先是社會信用和法律環境方面。國有商業銀行近幾年對不良貸款的集中剝離和處置使部分企業產生了“賴賬受益”的錯覺,所以,國有商業銀行將不得不繼續面對企業和地方政府逃廢銀行債務、地方保護等風險并承擔由此帶來的不良貸款。另一方面,司法部門執法出于各種目的對債權人保護不力,與金融運行密切相關的法律建設相對滯后,比如,1986年版的企業破產法是改革初期確定的,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這也是導致不良貸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在宏觀經濟方面,政府主導的投資體制常由于地方政府的好大喜功造成行業過熱、產業結構失調、生產能力過剩,給銀行帶來系統性風險。這種風險對行業貸款比較集中的銀行表現得尤為突出。
然后是在金融市場方面。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國民儲蓄向投資轉化過度依賴金融中介,資本市場融資困難也加劇了企業資產負債率的惡化,使企業經營風險主要集中在銀行。另外中國長期實行金融壓制政策。目前對存款利率的壓制,使平均資金成本偏低,造成全社會的投資沖動,加速了大企業集團低成本的盲目擴張,資金使用效率下降,增加了銀行貸款集中度風險。
最后,國有商業銀行經過股份制改造后,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內部控制機制、減少內部委托代理環節等,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控制不好,都會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
基于上述原因,劉成相認為,盡管經過股份制改造,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水平已達到國際良好銀行標準,銀監會仍然有必要繼續關注不良貸款,把加強銀行信用風險監管當作今后一段時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后,內因在不良貸款形成中的作用相對增大,通過有效的監管可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控制不良貸款的增加。同時,通過對銀行不良貸款總體趨勢的密切關注,銀監會可以促進相關法律的完善和信用體系的建設,改善形成銀行不良貸款的外部環境。
將建信用風險全面監管新模式
今年,中行、建行的股份制改革繼續深入,工行的改革也已經啟動,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逐步到位,銀監會也適時地調整了監管思路。
劉成相透露,今年銀監會的主要目標是進一步細化不良貸款的監管,增加貸款質量方面的有效信息量,減少監管者與監管對象間的信息不對稱,把握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走勢,特別是新發生的不良貸款情況及新發放貸款的不良率水平,增強風險監測前瞻性及預期的合理性,提高風險監測的客觀性及全面性。
劉說,隨著監管工作從單純的合規性監管向合規性和風險性并重監管轉變,今后銀監會將更強調超前性分析和動態分析,所以僅關注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這些滯后指標是不夠的,要更多地選用動態指標和前瞻性指標。因此,對不良貸款的監測和控制工作將進一步細化和深入,通過對不良貸款結構變化規律的認識,有效地揭示不良貸款產生的背后原因,從而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不良貸款的產生。今年銀監會將通過建立貸款質量遷徙情況統計制度來全面統計和分析有關情況,加強對不良貸款變化情況的監測和風險提示,反映不良貸款形成和變化趨勢,推動銀行機構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另外,銀監會將對現有的銀行金融機構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對象運用不同的手段、方法進行不同內容的監管。
對股改后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經營狀況較好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銀監會會特別關注新發放貸款的不良率,看其是否能達到國際良好銀行水平,同時對新形成的不良貸款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對經營狀況較差、歷史包袱重的商業銀行和信用社,銀監會將加強信貸資產管理,堵塞管理方面漏洞,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同時,切實按照有關標準準確進行貸款分類,把不良貸款的基數搞準,在要求不良貸款“雙降”標準的情況下,做實利潤,增加撥備,采取多種措施處置不良資產,多渠道籌集資本,充實資本金。
劉成相說,今年,銀監會將建立信用風險全面監管的新模式,即:嚴格貸款五級分類標準,持續監管分類準確度,努力實現不良貸款的“真降”;動態跟蹤各類貸款間遷徙變化路徑和趨勢;結合各行資本充足和撥備充足狀況,綜合評價各行抵御風險能力,實行差別化監管,同時加大透明度建設,以更好地控制銀行的不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