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陳云同志誕辰100周年,全國各地陸續舉辦了各種紀念活動,這使我不斷地想起和陳云同志共同生活的那些歲月,回憶他怎樣工作與學習,回憶他處理大大小小的各種事情。10年來,這些記憶不但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沖淡,反而更加鮮明生動,許多情景似乎就在眼前。今天我把這些零散的記憶整理起來,用這篇文章表達對他深深的懷念。
“毛主席教我學哲學”
陳云同志在延安擔任中央組織部長的7年中,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就是在處理日常工作之外,十分重視學習。他不但自己身體力行,而且帶動干部共同學習,使中組部內部形成了好的學習作風和制度,他曾對我說,過去搞地下工作沒有條件學習,長征沒有時間學習,現在相對安定,有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應該努力工作,抓緊學習。
那時延安有各類學校,如中央黨校、馬列學院。在毛澤東同志的倡導下,中央各部門掀起學馬列主義的高潮。中央列出一系列馬列主義的理論著作,并匯集成冊叫《干部必讀》。為了推動學習,陳云同志在中組部成立了學習小組,他擔任學習組長。在他的率領下,中組部各部門都制定了學習計劃,每星期一上午為學習日。陳云同志規定了學習進度和討論主題。他的學習方法就是馬列經典著作一本一本地認真讀,精讀之后,深入討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當時中組部學習小組系統地讀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等經典著作;還學習了《政治經濟學》、《哲學概論》等教科書,學習成績在中央機關中是最好的,受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表揚。
陳云同志在毛主席的啟發下,對學習哲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曾屢次對干部,也屢次對我說:“是毛主席教我學哲學的。”在中組部學習小組討論哲學問題時,毛主席派了他的秘書和培元教授來輔導。艾思奇、楊獻珍、吳亮平教授也都輔導過他們。陳云同志尤其喜歡同艾思奇教授一起討論哲學問題。他的“十五字訣”就是這時形成的,這是他學哲學、用哲學的心得體會。他說,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是唯物論,交換、比較、反復是辯證法,合起來就是唯物辯證法。
陳云同志在組織干部學習時,一貫提倡大家暢所欲言,注重發揚民主,各種不同的觀點都可以發表,如果沒有不同的意見,他還主動引導,樹立一個對立面,讓兩種不同的意見展開爭論,使討論深入下去。他認為這樣生動活潑的學習,收獲會更大。
記得在1938年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主席說過:“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并加速我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抗戰八年,在毛主席領導下,整個延安掀起了學習馬列主義的高潮,特別是學哲學、用哲學的高潮。許多干部在這場學習運動中,學會了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觀察問題,處理問題。所以,陳云同志屢次對我說:毛主席在延安時代培養了一代人,為抗戰勝利,解放全中國作了干部方面的準備。當年在中組部工作過的同志每當談起當年的學習小組,一致認為得益匪淺、受益終生。陳云同志也認為他自己此后政治上的成長,與那時的學習是有密切關系的。
學習毛主席如何進行調查研究
陳云同志在延安認真讀了毛主席的《矛盾論》、《實踐論》后,深有體會,收獲不小。此后,他又開始研究毛主席是如何進行調查研究的。他把毛主席起草的中央文件、電報以及調查報告統統收集起來通讀了一遍,從中認識到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道理。在后來領導經濟工作的實踐中,他又總結出一個觀點:要用90%的時間去做調查研究,用10%的時間作決策,并一再向干部們宣傳這個觀點。
陳云同志作調查研究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新中國成立后,他在領導經濟工作中,每制定一項重大政策時,都要查閱很多資料,并向專家請教。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時,他花了很多心血,找科學家談,找經濟學家談,找干部談,很多重點項目都是他親自視察后做出決定的,比如齊齊哈爾的富拉爾基重型機械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等。撫順、鞍鋼他也去過,許多地方都是我隨他一起去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常到我們家來的還有地質專家李四光同志。因為要搞工業建設,首先要了解我們國家的地下資源,掌握資源狀況,才好做出計劃,就是說,要從源頭上抓起。我們國家是貧油國家,沒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因此陳云同志注意到有些專家主張搞煤煉油。那時,山西科學院曾拿煤炭煉出來的油給陳云看。后來依據李四光同志的研究,發現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才初步解決了我們國家的能源問題。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陳云同志提倡除了聽取各級干部匯報外,還要交一些能直接向他反映情況的基層朋友。如為了了解農業合作化進程中的情況,他與青浦家鄉中的農民建立了聯系,這些農民是他當年搞農民運動時的戰友。他們定期寫“情況報告”寄給他。到了冬季農閑時,陳云同志還給他們出路費,準備到北京時的棉衣,請他們到北京當面向他匯報農村的情況。
我為陳云同志抄寫中央工作會議提綱
粉碎“四人幫”之后,特別是批判“兩個凡是”之后,思想解放了,國家形勢向好的方面發展。1978年12月,中央要召開工作會議。陳云同志出席這個會議之前,寫了一個發言提綱,讓我幫他謄清。他過去就常常讓我給他謄清發言稿,我雖然不是他的秘書,但是他認為我寫的字比較清楚,我對他的字跡也非常熟悉,再潦草我都能認得出來,謄寫時不用再問他,所以他經常叫我承擔這個任務。
陳云同志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發言,最初是用鉛筆在幾張臺歷紙的反面起草的,我在抄寫的時候,覺得這些意見都是重磅炸彈,在會上引起很強烈的反響。后來有人問我,你當時是不是有些替他擔心,是不是認為他應該緩和一點提這些問題,不要提得那么尖銳。我看到他當時的情況,感覺到他提這些意見,是當仁不讓的,是順理成章的,沒有感到吃驚。他對這些蒙冤的同志有責任心,認為粉碎“四人幫”后,這些干部的問題應該盡快解決的。對于提出解決的這些問題,他也是有把握、心中有數的,因為很多事情他都親身經歷過,他非常了解當時歷史和干部的真實情況。
陳云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發言提綱中講的,都是黨在歷史轉折關頭的大問題,他這些意見至關重要,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命運。對這些問題,在私下議論的人比較多,但是拿到桌面上,在黨的正式會議上,像陳云同志一樣公開提出意見的人不多。陳云能這樣做,和他的原則性,和他對黨、對人民的責任心是有關系的,和他的資歷也是有聯系的,因此他一定要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并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他常跟我說:有些重大問題呀,因為你了解情況,就有責任提出來,提意見的人,還得有一定的資歷才行。所以說,在歷史的轉折關頭,陳云同志起的作用也是由他在黨內的資歷和威信決定的,大家信任、贊成支持他提出的意見。更主要的是,在歷史轉折時候,這些重大的歷史問題不解決,我們改革開放就不能順利向前發展。解放一批干部使他們回到崗位上,是為了黨和國家的事業。黨的干部是國家寶貴的財產,沒有廣大干部的積極支持和辛勤工作,就沒有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
陳云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發言揭開了一個蓋子,推動了歷史的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對陳云同志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他受到全黨的信任,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黨中央的副主席,當選為重新成立的中央紀委的第一書記。陳云同志重新回到中央領導崗位后,心情十分愉快,他覺得在新時期可以對黨和國家的事業有所作為了。
關心知識分子的生活
1982年7月,陳云同志看到北京航空學院的一個老師寫來的一封信,信中反映了知識分子生活負擔重的情況。這封信是經我手給陳云同志的。最初這封信寄到中國科協,因為我在國家科委工作過,我跟科協一直保持聯系。所以,科協同志將這封信交給我,希望我轉給陳云同志。當時中年知識分子待遇的確非常低,工資少,居住條件也非常差,但工作負擔卻很重。由于生活條件和所承擔的工作負擔相差太遠,中年知識分子健康狀況方面的問題非常嚴重。
陳云同志看了我轉給他的北航教師的信后,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于是,他又做了調查研究。調查的對象之一是我的大女兒。我的大女兒在科學院工作,她對科學院的知識分子的情況很了解,她自己的待遇也是很低的。大女兒向父親反映了知識分子營養狀況不好,身體健康狀況很差,住的條件非常擁擠,工作條件也不好的情況。
陳云同志在了解到知識分子的情況后,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重視,他給中央常委寫了封信。陳云同志在信中寫道:“中年知識分子生活和工作負擔重、工資收入低、很多人健康水平下降。我認為,這是國家機關的一個大問題,確實要下大決心在今明兩年內著手解決,不能再按部就班地搞。”“我們基本建設每年要用五百億元,為什么不可以用幾十億元來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們是解放后我們自己培養起來的,是今天以及今后一個時期各條戰線的中堅力量,工作主要靠他們做。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應該看成是基本建設的一個‘項目’,而且是基本的基本建設。”“我們把錢用在中年知識分子身上,是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陳云同志提出解決知識分子待遇問題的意見以后,中年知識分子的生活待遇有所改善了。
陳云同志留給我的深刻印象
我和陳云同志相濡以沫58年,他有三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延安他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期間,同時還兼著馬列學院的黨的建設課,一個星期去講一次課,大概一次要兩個小時。當時我也在馬列學院學習,也聽陳云同志講黨的建設課。有一次,他在課堂上說,“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就要革命到底,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這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直到你的死,用上海話說,叫‘翹辮子’。就是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一直要奮斗到‘翹辮子’為止”。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也給全體學員留下了深刻印象。解放以后有的同志給我寫信,說他在最困難的時候經常記起陳云同志這句話,這句話在他們心中已化作堅定的革命意志,鼓舞他們一定要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念,要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
陳云同志在另一次講課中說到,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能夠堅持真理,堅定信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就是不怕孤立,不怕開除黨籍,不怕離婚,不怕開除公職,最后一點就是不怕殺頭。這一番話也給全體學員,包括我在內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他自己也做到了這一點,身體力行做到這一點。在黨內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孤立。當一個人的觀點不被接受的時候,你就會處在孤立的境地,這個處境是非常艱難的,精神上的打擊也是很大的,陳云同志就多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但因為他有“五不怕的精神”,他能夠做到泰然處之。
第三句話是“事實是硬的,歷史是公平的。”這是陳云同志對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干部常講的一句話。他鼓勵這些干部不要為了一時的不理解而消沉,如果你的意見是正確的,總有一天會得到大家的承認。因為歷史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事實也是任何人無法改變的。
陳云同志作風樸實,埋頭苦干,工作有了成績,從來不同意宣傳自己。一個部隊同志寫東北“四保臨江”歷史時,講陳云在這次戰役中起了重大作用。他看后把這段勾掉了。由于他不愿意宣傳自己,至今留下來的個人資料很少。陳云同志常說,做出一點成績,首先是黨的領導正確,是在黨的領導之下取得的;其次是靠廣大群眾的努力,一個人的功績是有限的。陳云同志能把自己擺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一生處事小心謹慎。有的干部到他這里來談話,多數是好的,但也有的發牢騷,爭級別,爭待遇,說黨虧待他了。陳云同志總用“事實是硬的,歷史是公平的”這句話來開導他們,說黨是不會虧待你們的,不用自己去爭。中央在實行薪金制時,把他同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少奇同志都定為國家一級工資,他主動提出定為二級,他說,他不能同毛、周、劉、朱并列。
陳云同志在黨內處于高層領導地位,他的工作關系全局。面對千頭萬緒的經濟工作,既復雜又矛盾重重。他是如何應對這些情況的呢?記得有一次秘書拿來一大摞文件讓他批,他不到一小時就批完了,他說屬于各部門的事責成各部門去辦,他們還高興,如果你替他們辦了,他們還說你越俎代庖。讓他們辦是對他們的信任和尊重。對關系全局的工作,他善于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抓住了,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面對復雜重大的問題,他多謀善斷,很快就把關系理順,對經濟領域中的枯燥數字,他得心應手。我沒有參加他辦公室的工作,從他在空余時間與人的談話中常聽他說國民經濟要講短線平衡;“一要吃飯,二要建設”;先抓市場供應,后抓基本建設,這就是他經常要了解市場供應的原因。陳云同志處理的多是黨與國家的大事,有緊急的事、難辦的事、棘手的事他都冷靜對待,從不頭腦發熱,從不感情用事。為了少犯錯誤,每經一事既總結經驗,又不斷學習馬列經典著作,學習毛主席的哲學著作,學習毛主席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方法,也向專家學者學科學知識。所以陳云同志即使到了晚年仍在與時俱進,能夠提出一些對改革開放具有指導意義的前瞻性思想。
在陳云同志的一生中,遇到很多的政治波折。但不管處于何種境地,他從沒消沉過,沒有失去共產主義堅定的信念。他的一生是不斷進取的一生,是不斷實現其人生理想、完成其人生抱負的一生,是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英勇奮斗的一生。他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也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
(稿件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于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