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表示,中歐雙方就解決紡織品貿易問題達成一致,雙方都作出了妥協和讓步。歐盟允許中國向歐洲出口的紡織品有合理的增長,同時也表示將有克制地使用242條款。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針對中國紡織品的特保措施被濫用。作為條件,中國政府則承諾對紡織品出口實施自我數量調控。
根據這項協議,歐盟承諾對源自中國的10類紡織品終止設限調查。雙方同意在今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對上述10類紡織品合理確定基數,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長率確定中方對歐出口數量。
協議確定的中國對歐紡織品出口增幅,盡管高于入世協議中每年7.5%的增幅限定,但卻遠遠低于今年1月1日以來紡織品的實際出口增長率。自全面取消配額以來,中國紡織品對歐盟出口增長保持了兩位數的強勁勢頭。
對外經貿大學屠新泉博士分析說,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必須對本國紡織品對歐出口數量加以控制,主動抑制較快的出口增長勢頭。
來自中國商務部的消息并未提及將采取何種具體措施來對紡織品出口進行數量限制。曹新宇分析,中國政府應該會采用出口配額或出口許可證制度。與重新加征出口關稅相比,發放出口配額能夠更有效地控制出口增長。曹新宇認為,肯定不會重新動用關稅限制的辦法。我們不能讓企業承受雙重壓力。
一旦實施出口配額制度,能否爭取到足夠的出口配額,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曹新宇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協議對每一類具體紡織品的增幅限定,具體問題無法分析。
競爭激烈的中國紡織企業仍然面臨未知的風險。此前來自廣東、福建、浙江和江蘇等省的消息顯示,由于擔心受到美歐對中國紡織品貿易制裁的沖擊,加上雙方談判前景尚不明朗,很多國際采購商將訂單轉移至其他國家,很多紡織企業也不敢接較大的訂單。而來自香港貿發局的消息顯示,很多香港投資者已開始壓縮在內地的生產規模,并紛紛加大對菲律賓、越南、印度、孟加拉國等周邊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額。“預期不確定,市場彌漫著一種混亂的氛圍。一些地方的銀行甚至拒絕給紡織企業放貸。”曹新宇說。
曹新宇今年5月份到布魯塞爾就歐盟對我9類紡織品啟動特保調查進行申辯時,歐洲紡織品進口商協會和零售商協會表達了與中國企業同樣的期望,希望爭端盡早解決,使市場預期明朗化。曹新宇說。中國紡織品出口到歐洲,當地進口商和零售商獲得了利益分配鏈條上的大頭。
專家普遍認為,中國與歐盟就紡織品貿易問題達成一致,為今后中國解決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爭端樹立了可供借鑒的樣本。很多國家都在等著看中國如何處理與歐盟和美國的爭端,它們可以如法跟隨。
中國與美國、歐盟在國際貿易上構成了微妙的三方博弈。曹新宇認為,中歐達成一致也給美國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這讓美國人失去了自己在紡織品貿易上的盟友。而且,這也可以促使美國考慮是否可以沿用中歐之間的談判模式。
一些分析人士因此樂觀地認為,中美在這一領域的磋商也有望在近期取得進展。不過曹新宇提醒,與美國的談判將困難得多。歐盟更多地從發展經濟的角度考慮問題,而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相對更容易受國內政治的影響。
中歐達成一致為解決中國紡織企業眼下的困境開了一個好頭。但專家們仍然警示國內的企業,應該從此次貿易爭端中汲取足夠的教訓。國內企業仍然需要對可能面臨的困難有清醒的認識,在擴大產能及出口問題上持謹慎態度。
曹新宇在此前的一個紡織品論壇上表示,來自市場的壓力和風險,為企業改變自身觀念和行為提供了最強大的動力。
此前,中國政府、行業協會和商會一直號召地方政府和企業就此作出調整,但收效甚微。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一度發出化纖布投資和出口增長過快的警示。但在發展地方經濟和追求利潤的驅使下,一些地方政府和紡織企業對之置若罔聞。
有專家認為,行業協會應該在規范出口貿易秩序上起到更大的作用。中國企業往往習慣于打價格戰和在家門口互相傾軋,這為貿易伙伴國發起貿易制裁提供了口實。而被稱為“二政府”的行業協會無法起到行業自律的作用,往往對此束手無策。
一位副部級行業協會的負責人認為,要改變這一狀況仍然需要時間和過程。政府現在管理的事情還是太多,這部分擠壓了行業協會的空間。而且,企業碰到麻煩后,仍然習慣于找政府而不是找行業協會。該負責人認為,扭轉這一局面有賴于政府進一步轉變行政職能,把行業協會能做好的事情真正下放下來。
無論如何,建立規范的出口貿易秩序已是當務之急。曹新宇提醒國內的紡織品企業,即便歐盟已承諾將更克制地使用特保措施,但這并不妨礙歐洲紡織品生產商對中國企業提起反傾銷申請。曹新宇稱,如果我們繼續保持低水平增長,如果我們的出口秩序得不到根本改善,我們將面臨更多的貿易摩擦和爭端。(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