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六月十六日電(作者 劉呈軍)在二十世紀初,甘肅有兩件震驚世界的發現——敦煌藏經和西北漢簡,被學術界廣泛關注,然而,一個世紀過去了,作為一個簡牘大省,甘肅在中國簡牘學的研究方面卻顯得頗為冷寂。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芳先生告訴記者,自上世紀初到目前為止,甘肅先后出土的漢簡就達六萬多枚,占中國整個出土漢簡七萬三千多枚的百分之八十二,因此,說甘肅是漢簡的泱泱大省可謂名副其實。
張德芳說,這些漢簡以具體的實物形態記載了二千多年前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民俗、交通、文字書法和科學技術上的真實面貌,生動翔實地再現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歷史,是一筆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就其文化、歷史和學術價值,如何估計都不會過高。
由甘肅簡牘的發現而興起的中國簡牘學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現代學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該省作為中國簡牘學的發軔地,近十多年來,對簡牘學的研究卻顯得冷冷清清,無論是有關部門對漢簡的重視程度,還是現有的工作機構、人員編制、工作條件和技術手段,都與實際需要相差甚遠。
據張德芳介紹,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由于甘肅一批研究簡牘學的老專家相繼退休或去世,而中青年專家又后繼乏人,現在專門從事漢簡研究的人員已寥寥無幾,既沒有應有的陣容,也無法形成力量上的優勢,同十多年前相比,研究力量不僅沒有發展,反而日趨萎縮,整體學術影響日趨消沉。
張德芳認為,若要使甘肅簡牘得到有效保護、整理、深入研究、充分展示和合理利用,及時籌建一個集收藏、保護、研究、宣傳展示和資料信息為一體的“甘肅簡牘研究中心”,已顯得十分必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