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7日電 今天的光明日報刊登中國武漢大學經濟系退休教授李守庸的致日本首相小泉的公開信,呼吁以史為鑒,正視現實,明智、妥善地重新修好中日兩國關系,再也不要去參拜靖國神社。全文如下:
小泉先生:
您好!
我是中國武漢大學經濟系一位年屆八旬的退休教授。寫這封信,是想以一位中國普通公民和老人的身份,和你談談心,勸你不要再去參拜那個供有東條英機等二戰14名甲級戰犯在內的1000多名戰犯的靖國神社了,建議你明智、妥善地處理好中日關系這件大事,重新修好兩國關系。
19 37年7月7日日寇全面向我們中國進攻時,當時我11歲,正在武漢一所小學念書。不久,日寇飛機開始空襲武漢。1938年上半年,空襲更加頻繁。空襲過后,經常看到街上渾身是血的死傷百姓,傷者或快步或坐人力車往醫院狂奔。那景象真叫人心痛,同時也在我這個中國少年心里激起了對日寇濫殺我國同胞的無比仇恨!日寇占領武漢前夕,父親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和父母輾轉到香港,我在一所學校繼續讀書。不料1941年12月8日,日寇在偷襲美國珍珠港基地的同時,也向香港進攻。我和父母躲進防空洞,洞里人擠得滿滿的,地面潮濕,空氣污濁,生活極端困難,洞外時時傳來隆隆的炸彈、炮彈爆炸聲。守港英軍投降后,滿街都看到日本鬼子兵。市民每經過鬼子兵站崗之處,必須鞠躬敬禮,否則便會挨打受辱。我便盡可能躲在家里不上街。我曾目睹中國同胞被鬼子兵用鞭子死命抽打,我那時真是憤恨已極,真想跑上前去和那個鬼子拼命,父親勸阻了我。后來,我們全家輾轉撤到桂林,隨后又逃難到廣西的平樂、昭平,最后撤到昭手縣森沖深山老林。1945年8月中旬,傳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喜訊!飽經8年苦難的人們雀躍歡騰,其景象至今仍歷歷在目。我全家在日寇侵華戰爭8年間,雖飽經艱苦,輾轉逃亡,目擊種種慘象,痛哀國難,并一度淪為亡國奴,所幸人身尚存,而我的一個姑母在撤退重慶途中死在奉節,另一個姑母無力撤離武漢,戰亂中一家5口全部喪生。至于當年的4萬萬同胞,在南京淪陷后便有30萬人被日寇慘殺,8年抗戰的傷亡同胞竟達3500萬之多!日本軍國主義者8年侵華戰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亙古未有,罄竹難書啊!他們當時的所作所為,不就是妄圖靠武力把中國變成日本殖民地,把中國人民變成任其欺凌的亡國奴嗎?
小泉先生,中日兩國本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至少遠從中國唐朝起,你們的先輩便派了大量學者來中國“取經”,現在你們通用的“片假名”、“平假名”,就是以中國文字為依據創造的。在近代,我們也向你們學習了一些先進的東西。可以說,只是從19世紀后期,你們才開始滋生侵華的意圖和行動,到上世紀30年代強占了我東北3省,1937年全面侵略我國。除此之外,在這之前的許多世紀里,中日兩國和兩國人民間是和平、友好相處的。既然有這么悠久的友好歷史淵源,而19世紀后期以來你們的不友好的行動,包括侵略暴行,又以徹底失敗告終,那么,小泉先生,你和你的閣僚們現在仍然處心積慮地要去參拜那個供有戰犯的靖國神社又是為了什么呢?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愛國主義優良傳統。記得宋朝著名詩人陸游68歲時寫過一首著名小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我當然不敢與這樣愛國、堅強的古人相比,不過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我也寫了一首五言小詩,不妨請閣下一閱,好讓你從我這個80老人身上推想一下我國13億同胞的愛國情懷和抵御外侮的堅強決心。
小詩如下:“六十八年前,日寇啟戰端,奪我北平后,四處強攻占。當時我國弱,抗敵有困難;不到一年多,國土失大片。幸我軍民勇,拼死斗敵頑。在此八年里,日寇罪滔天!到處搞‘三光’,婦女遭淫奸。被害死傷者,三千五百萬!兇殘如野獸,于此見一斑。抗戰八年后,局勢大轉圜。我與同盟國,逼敵降約簽。八月十五日,舉國大騰歡。四五到零五,彈指一揮間。自從解放后,人民換新天。改革加開放,建設更向前。民眾日日富,國力日日堅。但卻也有人,敵視我如前,日夜思亡我,妄想舊夢圓。首相拜神社,野心已昭然。奉勸狂想者,歷史記心間。中華好兒女,英勇本無邊;加上國力強,如虎把翼添。誰敢再來犯,敗死在眼前!凡我同胞們,亦不能等閑。憂患者身存,逸豫者身險。此言是真理,先賢曾有言。國力雖日強,畢竟尚有限;人人須努力,重任擔在肩。努力搞建設,警惕記心田。一旦國有事,全民總動員。誓叫來犯者,葬身海洋間。我雖年老邁,與眾肩并肩。”
書不盡意,愿你以史為鑒,正視現實,明智、妥善地重新修好中日兩國關系,再也不要去參拜那個靖國神社了!
中國武漢大學經濟系退休教授李守庸謹啟
200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