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記者面前的這群飛行員穿著深藍色的飛行服,膚色都偏黑,但是看起來都特別有精神。就是他們,駕起了“飛豹”———中國自行設計生產的最先進的戰斗機,在中國的萬里海疆上書寫著輝煌。他們都來自于被稱為海空第一團的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某團。
不一樣的飛豹
“飛豹”戰機集殲擊機與轟炸機的功能于一身,但比轟炸機更靈活,比殲擊機的戰斗力更強。“飛豹”的現代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機載設備多,操作復雜,執行任務等級高。“飛豹”亮相于1998年的珠海航展。當時有外電評價道,“它的外形一掃中國戰機傳統模式,具備了第三代戰機的特點,預示著中國航空向21世紀起飛”。
但是,一款先進的飛行器被設計出來后,到真正投入部隊使用并形成戰斗力,需要一個很長的磨合和改進過程,這個過程一般要10年左右。而對于負責改裝“飛豹”的這支團隊來講,他們只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
“飛豹”在作戰中的主要任務是突擊敵方水面艦艇編隊。與原來的殲6相比,“飛豹”增加了很多新設備。雷達、指揮儀、導航設備、火控系統,都是以前的殲5、殲6不具備的。而且,“飛豹”分前后兩個艙位。
“剛開始改裝的時候真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用。和‘飛豹’相比,以前的機型好操作多了。”這個團的一位飛行員告訴記者,“成為一名殲轟機的飛行員是最難的,它的設備最復雜,儀表最多,要求飛行員的反應特別快。相比來說,轟炸機、運輸機和直升機駕駛起來要容易一些。”
“飛豹”的操作動作非常復雜,有統計表明,飛一個5分鐘的起落,飛行員要連續做2000多個動作,“光開機口訣就要背一大串”。而且,對于一個飛行員來講,僅僅能熟練地掌握這些動作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把“飛豹”上的儀表設備的工作原理摸透弄懂,只有這樣才能處置突發情況。這就需要他們在沒有任何教材和經驗的基礎上,從一次次的飛行實踐中,自己摸索。
為了讓“飛豹”早日形成戰斗力,他們邊改裝、邊訓練、邊試飛。不僅當飛行員,還當試飛員。有的飛行員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一批批“飛豹”勇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繼,一次次駕機滑過那條灑有戰友鮮血的跑道。
閱兵場上的輝煌
“飛豹”真正意義上為大多數國人所知是在1999年的國慶50周年閱兵儀式上。
這個團接到參加國慶閱兵任務的時候,“飛豹”還沒有完全改裝完畢。“飛機還沒完成改裝就要參加閱兵,就像一個孩子還沒生下來就已經確定要參加奧運會了。當時我們團里的壓力特別大。”副團長王衛這樣形容當時的情況。為了飛過天安門廣場那一分鐘的精彩,“飛豹”團的成員們努力了整整一年。1999年10月1日上午10時25分,由6架“飛豹”組成的箭形梯隊,以壯美的雄姿呼嘯著飛過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正上方。
閱兵場上的精彩表現使“飛豹”和駕駛它的團隊一舉成名,所有的付出和艱辛都已化為那一刻的精彩。但是,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
真正形成戰斗力
還沒有來得及去充分體會閱兵成功的喜悅,新型空對艦導彈實射任務就擺在了每一位“飛豹”飛行員的面前。
這次導彈實射任務是對“飛豹”戰斗力的重要考驗,來不得一點的馬虎。對于剛剛改裝成功的“飛豹”來講,能把飛機開上天和能成功地帶彈飛行、發射導彈、擊中目標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上級給“飛豹”團的時間只有一個月。
經過一個月的訓練之后,“飛豹”帶著導彈呼嘯升空。試射的兩枚導彈成功擊中靶船,大家緊繃的神經終于放松了一些。在接下來的正式演習中,飛機攜帶的6枚導彈全部一發中的,擊中目標。
這次演習的成功標志著“飛豹”機型戰斗力的形成,給了全體飛行員莫大的信心和肯定。
經歷“實戰”的洗禮
去年,上級下達了帶戰術背景的實戰訓練任務。“任務下達前一天晚上,我向政委打報告要休假,政委同意了。但第二天早上,政委就告訴我有重要任務,休假不能批準了。”參謀長侯昌青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這種情況以前沒出現過,可見這次任務的重要”。
“閱兵和演習靠幾個人就行,而打仗要靠所有人。”為了完成任務,團里整個的訓練抓得更緊了。
“飛豹”的主要攻擊目標是水面艦艇。飛機飛得越低,越貼近海面,就越不容易被敵方艦艇的雷達發現,也就更有利于擊中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超低空飛行訓練就被擺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為了讓飛豹突擊海面艦艇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團里把遠海超低空飛行和超低空夜航作為訓練重點。
對于飛機來講,空中高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100米以下為超低空,100~1000米為低空,1000~7000米為中空,7000~15000米為高空,15000米以上為超高空。其中,兩個極端也就是超低空和超高空,飛機駕駛起來最困難,對飛行員的技術和心理素質要求也最高。海上超低空飛行的難度非常大,而且對于“飛豹”這種新機型來說,以前根本沒有可以借鑒的東西,所有的經驗都要靠“飛豹”團的每一位成員自己來摸索。
海面超低空飛行訓練,白天可以飛至30米的高度,而夜航要求突破100米的高度。這樣的高度,是對飛行員的技術和心理素質的極限挑戰。
“那種感覺極其刺激,但是非常危險。那時候,看到船的桅桿都覺得很高,感覺周圍的東西都比你高。”一位飛行員告訴記者,“而且,白天在超低空飛行的感覺特別有意思。剛開始的時候覺得要下降到那么低,就怎么也不敢把飛機往下開。而真的降下去之后,又總想飛得更低,那種挑戰極限的感覺特別有吸引力,就不想再往高處飛。”對于飛行員來說,這種感覺特別危險。飛行員的感覺和判斷只要有一點失誤,飛機就很容易扎進海里。而且,每次訓練中,飛行員要在這個高度連續飛行10分鐘以上,空中轉彎、變速都是必須完成的科目。同時,團里要求在各種氣象條件下展開訓練。“以前可能天氣不好就不訓練了,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真的打起仗來誰管你當時是什么天氣。”
相對于白天的超低空飛行訓練,對飛行員來說,更大的挑戰是低空夜航訓練。夜間海上低空、超低空突擊,是克敵制勝的致命一擊。誰能“浪上飛”、誰是“夜老虎”,誰就多一分未來海戰的勝算。
和白天的視野清晰和開闊相比,夜航本身就有非常大的挑戰性。“第一次飛低空夜航的時候,月光一照,周圍的明暗不一樣,感覺自己是斜的,我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副團長周今峰告訴記者,“夜里的海面安靜得可怕,你就感覺自己飛進了一口大鍋的鍋底。就像一個人在一條漆黑的路上往前走,剛開始還沒問題,但走的時間長了,心里就覺得沒底。”
除了技術上的高難度,最讓飛行員們難以忍受的是心理上的寂寞,“當時真有一種想找人說話的沖動,偶爾能在海面上看到一艘船都覺得很親切”。
超大的訓練強度,盡管“有時感覺體力和精力真是跟不上”,但是,大家都沒有怨言和逃避。每個人都明白,這是一名軍隊飛行員的職責。
全團擔負使命任務的飛行員,個個是能飛3種氣象的全天候飛行員和飛行教員,人人實際使用過導彈、炸彈、火箭等各種機載武器。和“飛豹”團的飛行員聊天,你能從他們的眼神和話語中感覺到一種力量,讓你由衷地感嘆“能飛‘飛豹’真是軍中男兒的驕傲!”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潘婷、徐鋒、劉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