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這種要強、打腫臉充胖子,是別人不做的,做就等于當傻子!
——趙本山對東北人的描述
-本刊記者/何曉鵬(發自沈陽)
遼足很久沒有被這樣關注過。無疑,這是托了趙本山的福。
它印證了趙本山對記者說的一句話,“什么事,放在我身上肯定轟轟烈烈”。
6月8日,這種“轟轟烈烈”再次呈現,遼足在沈陽友誼賓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趙本山正式擔任遼足俱樂部董事長一職,來拯救這個已經處于經營最低谷的俱樂部。
來自全國的百余名記者云集于此。十年前,中國第一家股份制足球俱樂部 遼寧足球俱樂部也是在此宣布成立。
這個4月初就開始的傳聞直至這一天才被趙本山公開確認。在發布會上,之前一直諱莫如深的他說了很多,他說保證不拖欠球員工資,說他對球員講誰要是踢假球他就讓誰哭,他甚至承諾要在兩三年內讓遼足進入三甲乃至奪冠……
這個比他任何一個小品都大得多的包袱,趙本山抖出之后,笑者有之,驚奇者有之,但更多是懷疑 大家像在看他的小品似的,等待著接下來笑料的出現。
自1999年趙本山的小品走紅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之后,“趙氏”風格的小品成為晚會必不可少的內容;之后他自導自演的電視劇《劉老根》不僅成為當年收視熱點,還順帶“忽悠”火了“二人轉”;接下來的《劉老根續集》和《馬大帥傳奇》也接連被觀眾叫好,“副產品”劉老根大舞臺(原沈陽大舞臺)成了沈陽最熱鬧的演出場所,專演二人轉;接著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本山藝術學校相繼開始招生;投資8000萬元的影視基地下半年就能竣工……以“趙本山”名字冠名的行業在東北已經形成一條相當龐大的文化產業鏈。同時他是鐵嶺的形象大使,沈陽市旅游形象大使。在許多東北人心目中,“趙本山”三字就是金不換的招牌。
突然介入遠離文化產業、且業已混亂不堪的足球這潭混水,趙本山真如別人猜測的把自己當成了無事不能為的救世主,或只是一場作秀之舉?輿論旋渦中他的真實想法是什么?6月12日,本刊記者赴鐵嶺獨家采訪了趙本山。
“這時候介入就像買現在的股票一樣”
趙本山入主遼足源于他與徐明(大連實達集團董事長)、張曙光(遼足俱樂部執行董事)在三個月前的一次聚會,酒酣中,他們談起了遼足現在的窘況,在徐明“你幫幫他們”的建議下,趙本山開始考慮介入遼足。之后張曙光頻頻找趙本山協商此事,5月30日,遼足正式宣布將與趙本山合作。而這個時候的遼足已積重難返,不但早已失掉了當年“十冠王”的氣概,連俱樂部正常運營都困難,整個球隊的精神狀態如一盤散沙,同時與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萬林集團、北京三元乳業、曲樂恒之間的糾紛不斷,還背上了千萬余元的債務。在此背景下,趙本山高調介入。
盡管各種猜測紛至沓來,多數東北媒體還是相信這“注定成為遼寧足球史重要的一頁”。
中國新聞周刊:你的角色已經很多了,為什么現在還要背上遼足董事長這個角色?
趙本山:說心里話,我喜歡外國足球,不喜歡中國足球。但我是遼寧人,眼看著遼寧隊在頭兩年沒有地方踢球,(可)當時我沒那么大的能力。遼寧球迷忠于足球的程度是(全國)最高的,老百姓一直在享受著足球的快樂,而球迷和球隊是一體的。遼寧隊可以沒、中國足球隊可以沒、中國足球可以沒,足球不能沒,還沒有任何一個運動能高于足球對你打擊那么深。
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足球市場,把外國一些不良的東西學來,好的沒保留。這時候介入就像買現在的股票一樣,已經降到沒錢了,給你都行。我相信,就是一年兩年三年改變不了,我也不會灰溜溜的,那只能說誰也沒能力幫助這個東西,我不會受到任何大的傷害。因為我進入的時候它就是分文沒有,一身饑慌,就像幫助一個要飯的似的,這是第一。
第二呢,我相信足球市場會回來的,就像房產,到一定水準它會下降。這時候介入足球,最是機會。
這個市場究竟黑到什么程度,什么人在操縱他們,當我制約不了的時候,會選擇退出或者是再上,這是后事兒。太多的東西我沒有想太深,我只是幫助遼寧的球迷回來,讓他們在踢球的時候有人看。
中國新聞周刊:這是你在張曙光來游說之后,說服自己的理由?
趙本山:我全都考慮得清清楚楚,我清楚它現在到什么程度了,后果會啥樣,我接手的話會引起什么樣的社會反響,有多少人不理解,我都清楚。我覺得應該去做,也相信我有能力。就從我的面子上,跟哪個企業家說說,要個千八百萬估計要得到。我相信我這個魅力。
中國新聞周刊:你也相信張曙光,是嗎?
趙本山:我比較信任他,通過接觸,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做事很認真很細致,我覺得他不會坑我。還有徐明在中間,徐明是我多年的哥們兒,我真正有困難(的話),他們誰也不會看著,一點問題沒有,大家都會伸出手來。
中國新聞周刊:有沒有人勸阻過你?
趙本山:有。中途我有幾次反復,不想做了。我要不做,我都能毀掉遼足,你知道嗎?(說這話時趙本山的神情很嚴肅)我擔心我要是退場,遼足這個合同(中譽汽車的贊助)就簽不上,只有我的存在,他們(中譽汽車)才會把汽車贊助給遼寧。
中國新聞周刊:為什么會有反復?
趙本山:我也在思考,這是一個最危險的選擇,足球太招事兒,這里面骯臟的事情比較多,有賭球的還有吹黑哨的,還有足協……對隊員你發不出工資他可不偷嗎;有賭場,他打個電話就賭了,賭了之后不就愚弄群眾嗎,這是一個最敗類的事情。
中國新聞周刊:你后來的選擇是情感大于理智?
趙本山:沒有情感理智那么(多考慮),我要是想做的事情就分析分析。選擇了就不會后悔的,包括上回我跟央視僵到那么一種程度,這兩年來我們也沒正面對話,就淡淡地把它走掉了。我認為這事沒做錯,沒做錯你就不能抓我,對不對?
中國新聞周刊:你本人是否會往里面投資?
趙本山:(如果)這個月實在開不出資了,我從家里拿出錢來給他們先墊上。但是我不會在足球上投更多的錢,我這個名字投入足球能算多少錢?我不知道我的身價嗎?
中國新聞周刊:你的朋友因為你往里投資,你是否擔心將來負擔不起這個人情?
趙本山:不會,市場的選擇他們都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不會輕而易舉把錢投入一個沒有用的東西。
“如果有七八千萬,拿冠軍是沒有問題的”
在趙本山與遼足的合作中,趙會在位于沈陽南郊自己的影視基地中為遼足建一個全功能的訓練基地,使遼足擺脫“沒家的孩子”的尷尬。
也因為有了趙,中譽汽車將與遼足續簽贊助合同,遼能方向科技也將與其簽定合作協議,這讓已經拖欠隊員很長時間工資的遼足得以緩了口氣。同時,趙本山與遼足也達成了若干合作意向,包括建足校、購買頻道時段、讓明星足球隊為遼足聚斂人氣、在文藝作品中增添遼足元素等等……
盡管如此,趙本人承認,他對中國足球市場了解甚少,但他在回答記者關于足球的問題時一直注視著記者表情很嚴肅。
中國新聞周刊:你作為董事長除了給俱樂部拉贊助外還有其它事情要做嗎?
趙本山:下一步去中譽汽車談,如果談得非常好,就在東北成立一個銷售公司?赡茏闱蜿牼陀芯攘,有人供養了。
通過足球賺的錢我一分不花,你別讓我多搭就行。我(可以)給你換取什么名譽或者是社會信心,或哪個贊助商喜歡我(讓我去演),我都可以犧牲,只要為了球隊。
中國新聞周刊:你的計劃中還有辦足球學校,現在這樣的足球環境,辦足校會有人來報名嗎?
趙本山:沒問題,只要我辦就沒問題,我辦大家還是會相信的。
中國新聞周刊:在發布會上,你說要遼足兩三年內打入前三甲甚至奪冠,這是認真的嗎?
趙本山:其實養活一個冠軍隊,我咨詢了,買球員、轉會、獎勵整個加一起,得在七八千萬,養一個前五名的球隊也就五千萬。
如果達到這個資金數量,拿冠軍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就可以進一些好球員。當然關鍵是隊員的精神問題,整個隊伍的狀態很重要。
中國新聞周刊:你如何保證球員不參與賭球和踢假球?
趙本山:能看出來,你看一個隊員該上去沒上去,該往前踢他不往前踢,你就能知道他押沒押球。他平時是什么狀態,今天什么狀態;(就算)他低迷,再低迷只要沒病就不可能踢得太離譜。
中國新聞周刊:你會參與俱樂部具體的管理嗎?
趙本山:得參與啊。占不了多少時間,具體事有曙光,我聽張曙光匯報就完了。我會跟每個隊員去交心,比如3號這場球賽我去了,那幾個主要隊員我得聊一聊,他們所想的你必須知道,我相信他們都會說真話。不過就是個待遇(問題)。你先把(他們的)精神解放出來,作為一個職業球員,得先把道德擺第一位。
中國新聞周刊:對俱樂部的管理你了解嗎?
趙本山:我必須去一點點了解。我不用去學,一個東西想抓好就知道它(該怎么做)……遼足負面新聞多也是因為它窮啊,因為窮,一些事出來了。
“這些年來我全是自己經營自己”
記者在前往沈陽采訪趙本山過程中,當地記者介紹說現在采訪趙本山很難,因為他事情太多。在沈陽人的印象中,趙本山早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笑星,更像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能人。他有自己的文化傳媒集團,包括廣告公司、劇團、藝術學院、影視公司、影視基地,如今又有了足球俱樂部,趙本山說這一切的運轉只靠著他一個人。
趙本山說之所以有今天的規模,是因為他大部分的合作都在東北,“東北恰恰從領導到老百姓對我非常好”。沈陽、鐵嶺的市民對趙本山最多的評價是“這個人沒架子,不!保粋從外地打工回來的開原小伙子說,“趙本山對開原貢獻老大了”。
中國新聞周刊:也有人說你要用足球宣傳二人轉?
趙本山:(笑)這不扯嗎,我用它宣傳二人轉?我沒有說過這話。他們問我有沒有可能上電視劇,我說有需要的話,比方說要拍足球正好找運動員。
中國新聞周刊:你現在除了演小品和拍電視劇,還在忙什么?
趙本山:就是我自己這點事,都屬于傳媒系列下的,大概念叫“本山傳媒”。
中國新聞周刊:從什么時候開始這么忙的?
趙本山:從《劉老根》開始就這樣了。其實我從1993年就下海了。那時做煤炭、鋼材、運輸,一點點做大了,后來完全回歸到文化產業,有了學院、劇團、影視、廣告,整個就是一個產業鏈。
中國新聞周刊:什么時候趙本山成為一個商業品牌的?
趙本山:從《劉老根》開始(我)已經形成品牌了,你逃脫不了。
這些年來我全是自己經營自己。其實我做這些東西,并沒有費多大勁。中國的經濟好多都是情感經濟,尤其是我目前做的這些,就東北這一塊,多是建立在感情和信譽上。
可能我辦事方式成功面大一些。首先要坦誠,我很少撒謊、說空話,很少答應人不辦事,欠別人的人情第二天或過幾天馬上會加倍償還,我就是這種人。
中國新聞周刊:整個產業其實是靠你一個人支撐?
趙本山:是這樣。說心里話,我的這個傳媒全靠本山這個名字,如果我這個人倒下了,那公司就完了。
中國新聞周刊:你的產業發展到今天有過規劃嗎?
趙本山:我沒有任何設計,都是憑著感覺,一步一步自然過來的。我(現在)只是想把那個基地弄成全國最好、最漂亮的,將來我們學院的大學生能在那里多拍拍戲。
今年10月,趙本山的影視基地將會全部完工,在這座被趙本山認為是全國最大、最好的影視基地里,不但承載影視拍攝的任務,還是二人轉的表演場所,本山藝術學院學生的實習場所,更是漂泊已久的遼足隊員的家,給人感覺,它更像是一個龐大的趙本山“收容所”。(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