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2005年,西寧,早春,青海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會議應到代表388名,實到代表359名,符合法定人數。
當投票結束,大會主持人宣布代省長宋秀巖當選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長時,掌聲隨即響起,宋秀巖起身致意。
時光倒流到1983年,江蘇也出過一位女省長,名字叫顧秀蓮。
宋秀巖是繼顧秀蓮之后中國第二位女省長,也是中國目前惟一一位女省長。引起人們注意的不僅僅是性別,還有年齡。宋秀巖1955年出生,只有49歲。
跨越:從副科到副廳
1955年10月出生的宋秀巖祖籍天津。父親曾當過沈陽鐵路局遼陽分局的助理站長,隨后調到蘭州鐵路局西寧分局做一個小站的站長。
初中時的宋秀巖就表現出相當的政治天分。還是全校公認的好學生,學習優秀,“人很聽話,老師布置的任務總能很快完成”。毛主席號召“深挖洞,廣積糧”,學校也在挖防空洞,宋秀巖“晚上吃完了飯就早早的點著蠟燭去挖”。
1971年,“毛主席語錄背的很好”的宋秀巖初中畢業,和大多數鐵路職工子女一樣,參加了西寧鐵路分局的招工,被選中做電務段的報務員。在領導的眼中,宋秀巖“聽話,穩當,有涵養,挑不出什么毛病”。因為“總能千方百計完成”任務,而且在同所的6個報務員中業務最好,年輕的宋秀巖很快被提名為報務領班,不久又被任命為電務段兼職團支部書記。
1976年6月,宋秀巖進入分局機關,任分局宣傳部干事,沒幾天就升為副部長。據宋秀巖曾經的鄰居,西寧鐵路一中老師高長生回憶,她是毛澤東思想學習積極分子,據說在一次大型演講中,良好的口才和理論水平給省領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83年1月,年僅28歲的宋秀巖被調到共青團青海省委任副書記,從副科級一次提到副廳級。
突然落選,仕途遇挫
在青海省委黨校副教授李廣斌看來,宋秀巖的破格提拔和當時的時代背景關系很大:文革動亂剛結束,干部正處于青黃不接的階段;改革開放風氣已開,領導在用人上更大膽一些。
無論如何,從副科直接提升到副廳,在一些人看來還是有些匪夷所思。據宋秀巖在團省委工作時的司機杜玉光說,一些老同志就對宋秀巖持懷疑態度,而且從企業團委直接到團省委,她沒有任何宏觀管理經驗。
宋秀巖就在這種情況下來到了青海團省委。據當時的團省委干部李洪藹說,團省委當時沒有書記,副書記宋秀巖就是負責人。她到任之后并沒有著急抓工作,而是先在各個處室轉了一圈,了解一下情況。
宋秀巖連續組織了一系列活動。“能下鄉,能說,作風潑辣”,李洪藹說宋秀巖和上下級的關系都不錯,也善于和其他部門溝通,她曾舉辦過一個“學科學愛青海”展覽,聯合了青海十幾個單位,還請了省委書記來參觀。
1985年9月,只有初中學歷的宋秀巖考上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中央團校)首屆成人大專班,專業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當時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是胡錦濤。在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習之前宋秀巖就已經和胡錦濤接觸過:1985年4月14日,胡錦濤曾到青海考察,并和西寧地區團干部合影留念,照片上宋秀巖坐在胡錦濤的右邊。
兩年全脫產的大學教育除了讓宋秀巖有了大學學歷之外,也增強了她的理論分析能力。然而學成歸來的宋秀巖仕途卻遇到波折,1989年初,適逢共青團青海省第8次代表大會,團省委書記宋秀巖兼大會主席團主席。在差額選常委的時候,宋秀巖意外落選了。最后大會只選出三個副書記,團省委書記暫缺。
“結果出來了田成平就問宋秀巖,說‘小宋啊,你現在還能不能主持會議啊?’宋秀巖當時的情緒可想而知,主持不下去了。”裴瑾霖說。宋秀巖隨后被送回家。
這是宋秀巖職業生涯中最灰暗的時刻:突然落選,而且原因不明。幾個月后,宋被任命為海東地委副書記,級別由正廳降為副廳,工資也降了一級。同當年從科級一躍到廳級一樣,據說在青海,這種情況同樣是沒有過的。
到基層成女中豪杰
宋秀巖到海東時的心情我們無法確知,不過宋秀巖面臨的局面并不樂觀:沒有地方工作經驗,對海東的農牧情況幾乎一無所知;年輕,是所有副書記中年齡最小的,排名在最后,而且是惟一的女干部。吳慶生說,當時地委的幾個秘書都不愿意跟她,“我說沒人跟,那就我跟吧”。
履新不久,機遇來了。海東下轄的化隆縣支扎鄉遭受了嚴重的雹災,打掉了將近2000多畝莊稼。“很多群眾痛哭流涕,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宋書記給我打電話調查災情,隨后到基層調查受災群眾,當場自己掏錢給他們。然后跟縣上座談制訂了三條救災措施,給我們現場辦公解決了30多萬元的救災資金。”時任化隆縣縣委書記蘆玉林說。
這次救災工作展示了宋秀巖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也為她贏得了當地的人心。時隔十多年,蘆玉林談起時仍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在吳慶生看來,海東的工作經歷對宋秀巖影響巨大,“她曾說真需要到海東鍛煉”。青海省委黨校副教授李廣斌也認為,基層經歷是干部提拔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階段,“現在提拔廳級干部都要求有基層工作經驗”。
1992年4月,宋秀巖被調回西寧,任勞動人事廳副廳長。吳慶生說宋秀巖走的時候地委辦公室很多女同志都痛哭流涕,當時的老書記對她說:“你是女中豪杰。”
廳局經驗
回到省城,宋秀巖37歲,在廳級官員中相當年輕,工作也從黨務轉到了政府部門。
勞動人事對宋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工作,正值中國人事改革的關口,誰也不知具體方向,用現人事廳副廳長馬繼雙的話說“是一個有些冒險的工作”。
這位37歲的副廳長開始大膽革新。她打破了計劃體制下勞動人事部門權力過大的傳統,放棄指令性管理,宣布取消調配,“不要干部每天拿著介紹信跑人事廳”。
宋秀巖受到了官員和普通職工兩方面的壓力:勞動人事廳的官員們認為這個女廳長剝奪了他們的權力,“除了上級外,勞人廳大部分的干部都不理解”,馬繼雙說。普通職工也不理解,說“她把勞動力推向市場就把鐵飯碗打破了”。
馬繼雙說當時宋的性格“很有棱角”,在遭遇了暫時的阻力后,改革計劃很快讓人們看到了長處。“接著國家《勞動法》一出臺,市場經濟逐漸成熟,勞動力管理就走向市場化了。” 推行完改革的宋秀巖不久又被調到了一個更專業的部門——青海省統計局。宋秀巖這次扮演的依然是一個救火隊員的角色:據當時統計局辦公室主任邢子琴說,之前的一位局長和三個副局長不和,“副局長還不如局長相信的主任,主任還不如局長相信的干事。想提誰就提拔誰,人和人之間防不勝防,派系嚴重。”
宋秀巖理順了干部關系,讓統計局的人心重新振作起來。隨即切實解決這個“清水衙門”的實際困難:新蓋了辦公樓和宿舍樓,讓大部分職工有房子住;改革干部制度,用考試的方法選拔年輕人才。穩定人心之后,宋秀巖開始抓業務工作,“為了弄清楚一個數字經常要下鄉好幾天”,而且組織專家對相關數字進行論證,“這在從前是沒有過的”。
當統計局工作穩定后,宋秀巖再一次被調走,并先后擔任省委統戰部部長和組織部部長,回歸黨務工作。
傳統而不保守
在鐵路局老職工李保山眼中,宋秀巖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我從來沒見他們兩口子吵過架,她把孩子帶大了,對公公婆婆也很好”。李保山是宋秀巖的丈夫李景連的師傅,“直到現在,宋秀巖碰到我還師傅長師傅短的,很客氣。”
宋秀巖的丈夫李景連過去是電務段的一個信號工,現在是西寧鐵路司機學校的黨委書記,副處級。兩個人的感情很好,“宋秀巖經常跟我說‘我們家老李是工人階級,可不容易呢’”,紀仁鳳說。
邢子琴說,宋秀巖在統計局的時候,他們經常去宋家串門,“經常就碰到她圍個圍裙來給我們開門,有時候招待我們吃飯,完全是個家庭主婦的角色。”宋秀巖不喝酒,也不參加什么娛樂活動,惟一的喜好據說是打乒乓球。
在下屬眼中,宋秀巖脾氣很好。在海東工作的時候,有一次宋秀巖晚上牙疼,去醫院看病,“晚上醫生們少,大概有一個多小時沒人接待,結果她就在一邊耐心的等,直到醫生來。”海東衛生局原副局長王電邦說。
省委工作人員賈小莉和宋秀巖的生活秘書很熟悉,“宋書記的秘書經常跟我說,書記其實可‘土’了,就沒幾件好衣服。每次買的時候總是抱怨怎么這么貴啊,其實價格早就升上去了,只是她不知道,要做半天工作她才能買一件。”在宋秀巖當上青海省委副書記以后,賈小莉還經常看到她提著籃子在省委大院的菜市場買菜:家里沒有雇保姆,作為妻子的宋秀巖要做飯。
賈小莉說,宋秀巖很愛學習,當省委副書記的時候還辦了一個閱覽證,星期日到圖書館看書。
“兩會”新星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宋秀巖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兩會”召開的第二天,新華社用較長的篇幅報道了這位女省長,并強調說“作為我國目前惟一的女省長,此次是宋秀巖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后首次在‘兩會’上正式亮相”。
緊跟著中國新聞社發表題為《與中國惟一女省長“談情說愛”》的署名文章,全面介紹身兼省長、女兒、妻子、母親四重身份的宋秀巖。文章中對宋秀巖的描述是“秀麗的短發,挺拔的身材,優雅的舉止,一襲得體的黑色職業裝配上紅色襯衣”。
她先后在中央電視臺的“東方之子”和“新聞會客廳”欄目中亮相,介紹青海現狀和前景。在互聯網上搜索一下宋秀巖的名字,查詢結果就有3萬多項。在所有報道中,媒體無一例外地對這位新當選的女省長充滿好感。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宋秀巖在政治精英云集的“兩會”上成為媒體的寵兒,在給全中國觀眾留下了良好印象的同時,也使自己成為中國政壇上的又一顆新星。文章分析說,在中國現任省部級干部中,宋秀巖擁有年齡和性別優勢。按慣例,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序列中女性應該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宋秀巖在今年“兩會”中知名度大幅提升,使她在中國為數不多的女性政治家中處于優勢地位。
(文/馬昌博孫彥德李梓摘自《時代人物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