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六月二十七日電 臺北消息:臺灣三十不立的“單身新貧族”日趨凸顯,工作不穩定、經濟來源不穩定是一開始就無法自立的原因。二十七日出版的《聯合報》指出,有一些年輕族群三十不立,不是因為經濟因素,而是想繼續賴在父母溫暖的窩里。
這篇題為《“單身新貧”現象嚴重,寄生族吃定爸媽》的文章指出,孔子說“三十而立”,但現代臺灣年輕人是“三十不立”。“主計處”最近完成勞動市場變化調查,青壯年的失業狀況令人憂心。
例如一九九六年時,二十五歲到四十四歲的失業人口占總失業人口百分之五十二點五;二〇〇一年已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四點一三。三十歲到四十五歲的青壯人口是主要就業人力,如今這個年齡層的失業率居高不下。
文章說,近年來非自愿性失業者的數目遽增,很多年輕人畢業時間一延再延,念完碩士、博士,進入就業市場的年齡已過三十歲,面對市場低薪趨勢,更沒有獨立的籌碼。越來越多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現在繼續住在家里,小時候和爸媽撒嬌“我要永遠陪著你嘛”,現在成了父母與子女共同的煩惱。
臺灣“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章英華指出,單身寄生族最早發生在日、韓,但目前在臺灣,社會新鮮人平均底薪倒退到十年前的水準。以大學畢業生為例,已從兩年前二萬八千元下降至今年二萬五千元新臺幣,新鮮人底薪越來越少,也讓“單身新貧族”的無法獨立現象更嚴重。
章英華認為,三十歲還無法獨立不一定和“新貧”相關,許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從小住在家里,習慣父母親給予的物質、精神支持;即使畢業后,不少人還會選擇回到“原鄉”就業,再加上目前當局大力開發地方工業區、地方科學園區,更讓許多年輕人多了回鄉就業機會,也有了寄生家中的理由。
“主計處”統計顯示,臺灣的平均薪資每年仍維持微幅成長,儲蓄率也沒有明顯下降,但市場開放帶動了各種產業的興起,讓許多人習慣借貸消費,永遠都是“月光族”,侈言獨立。島內借貸消費數字的成長幅度,近年來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因為經濟不景氣,業者費盡工夫從消費者口袋掏錢出來,各種刺激花錢的促銷方案和高檔精品都讓三十來歲的上班族很容易“犒賞”自己。無擔保放款的現金卡,幾乎成了所有銀行最近三年來的最大宗收入來源。
但是,臺灣的儲蓄率近年來沒有明顯下降,主要原因是因為三十歲以下的人口占目前人口比重仍然偏低,而他們的背后還有辛苦為孩子打算的父母。前“經建會”副主委、開南管理學院專任教授李高朝說,父母辛苦做后盾,卻可能造成民間消費結構性的改變,如果年輕人再繼續花光薪水,毫不儲蓄,長此以往,可能會步上美國人消費過度、“負儲蓄”的后塵,造成債臺高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