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六月三十日電題:跟隨鄭和下西洋的神醫多為蘇州人
中新社記者韓勝寶
蘇州一位文物愛好者譚金土無意中發現了一塊墓志銘,根據內容判斷,它的主人就是隨鄭和一起下西洋的一位蘇州籍醫生。這塊墓碑分為墓蓋和墓志兩個部分,厚不足十公分,五十厘米見方。由于埋在地下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再加上材質為制作硯臺的陳泥石,因此,碑上記載內容已模糊不清。
根據譚金土臨拓下來的文字判斷,墓的主人叫陳良紹,蘇州人,陳家從高祖開始便世代從醫,并盛名一時。而判斷陳良紹曾以醫生身份隨鄭和下西洋的證據是這段“永樂中,應薦使海外諸國,凡所經歷觸目感懷”的記載。
譚金土考證,史料記載,鄭和下西洋的出發地在蘇州的太倉,永樂年間朝廷曾從民間調集數百名醫生隨鄭和下西洋,而陳良紹作為蘇州的名醫被朝廷看中順理成章。另外,在當時,一個民間醫生受公派“出使海外諸國”的事件也只有在鄭和下西洋時出現。
陳良紹的高祖陳天佑、曾祖陳原善是醫官,都在元代的平江路(今蘇州)任醫學,這醫學既是元代的官名,他們在那時設在蘇州的官辦的管理和培養醫學人才的機構里任職。兩代人歷任蘇州的醫官,為蘇州的醫學事業作出了歷史的貢獻,他們的名字不顯于史籍,但他們的功跡卻存乎于民間。蘇州歷代名醫輩出,陳家兩位祖先應該說功不可沒。
太倉鄭和研究會的陸靜波經考證,跟隨鄭和下西洋的許多醫生都是從起錨地征召的。比如從太倉衛調遣和征召的隨船醫士就有郁震、陳以誠、匡愚、陳弓、陳常等人,他們都“恭勤厚懿,上官皆器重之”。
郁震是明初名醫,曾三次跟隨鄭和下西洋,“任醫官,因功勛卓著,授蘇州醫學正科賜三品”;陳弓家從高祖開始就在蘇州行醫;陳常隨鄭和下西洋“所歷自占城至忽魯謨斯凡之十國”;陳以誠永樂年間應選隸太醫,“累從中使鄭和往西洋諸國”,臨終作詩“九重每進千金劑,四海曾乘萬斛船”。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蘇州醫士中,最出名的要數匡愚,他“出身世代醫家,善醫術,青年時即任常熟縣惠民藥局醫士。征從中使鄭和三使西洋,在醫治出使傷病員診務之暇,還沿途收集藥物,對西洋九國的地理形勝等進行考察,了解有關瘴氣發病情況。曾將見聞作記,繪成圖冊,著有《華夷勝覽》”。這是有船醫編著的第一部醫學地理書籍,詳細記錄了他三次出西洋,為防病治病,搜集各地藥物的情況。匡愚在出使期間半信半疑地將許多洋藥材,如犀角、羚羊角、丁香、沒藥等傳入中國,充實了中國中藥寶庫。
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太倉的醫學界人士稱,跟隨鄭和下西洋的神醫多為蘇州人這不足為怪,因為歷史上蘇州名醫薈萃,吳門醫派源遠流長,而太倉醫士居住沿海,熟悉水性和海上生活,這些名醫隨鄭和船隊,承繼良好醫術,為確保船員戰勝各種疾病立下了汗馬功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