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沒有人否認,今年早些時候國民黨主席連戰以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登陸之旅”,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臺灣政壇長時期存在的“恐中拒共”以及動輒給政治對手戴“紅帽子”的慣性思維和攻擊手段。不管其后如何發展,連宋登陸的積極作為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這也就使臺灣政治,包括朝野之間的博弈和互動,增加了“中國概念股”的成份。政治光譜的任何一個區塊,無論是臺聯黨,還是新黨,無論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與親民黨,都無一例外地充分借助和調動“中國概念股”的因素,為擴張政治版圖而不遺余力加以運用。
“臺聯黨”在思考調整策略
最近,一貫主張“臺獨”的“臺聯黨”和一貫主張和平統一的新黨,在運用“中國概念股”方面就有迥然不同的表現。
“臺聯黨”政策會執行長、臺灣“陸委會咨詢委員”李先仁,在該黨的一個內部會議上提交議案,希望大家討論能否就兩岸議題形成新的論述,以便扭轉“臺聯黨”在兩岸關系中日益被動和被邊緣化的窘境。
據說,與會者發言踴躍,贊成者眾。該黨主席蘇進強次日還專門舉行記者會,闡述臺聯黨接觸大陸的“三不政策”,表明“臺聯黨不是一塊敲不開的花岡石”,云云。人們發現,“臺聯黨”所謂的“不排除、不封閉、不主動”的立場,以及蘇進強、李先仁的表態,雖然有政治作秀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無可奈何之下的舉動。
后來,這些比較務實的言論和態度遭到“獨”派大老的強烈質疑,更使李登輝勃然大怒,他要求李先仁提出辭呈以示負責。這是“中國概念股”在“臺獨”基本教義派內部的初步發酵。
新黨組團訪問大陸,定位為“民族之旅”,與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活動相呼應,而訪問行程的安排和連宋登陸相仿。新黨正式登陸以及北京的高規格禮遇,固然在外界預料之中,但“臺聯黨”不得不炒作“中國概念股”,卻是值得解讀的政治現象。
兩岸積極互動大勢不可逆轉
一些觀察評論指出,“臺聯黨”之所以有此突兀的策略變化,并不全然是政治炒作,而是因為今年“任務型國大”通過“單一選區制”之后,“臺聯黨”過往只是鎖定“臺獨”立場選民的做法已變得不合時宜。如果不對立場和策略做一些調整,那就無法保住既有的地盤,在下屆“立委”選舉中“必輸無疑”。
因此,他們覺得必須從現在開始,逐步向中間路線調整,爭取中間選民改變對“臺聯黨”的看法。由于不少中間選民都在大陸投資經商,“臺聯黨”囿于自身立場幾乎無法踏足大陸和港澳地區,所以這是一種政治困境。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和調適,“臺聯黨”的泡沫化將是難以避免的。
“中國概念股”居然也能夠成為“臺獨”政治勢力扭轉困局的武器,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在兩岸關系問題上一向遭遇“臺聯黨”猛烈抨擊的民進黨,對此感到愕然。這說明“臺聯黨”今次的政治急轉彎,超出了一般的政治邏輯和政治想像。它在另一個側面證實,“中國概念股”被炒作和借用的價值不僅會繼續存在,而且還會被不斷演繹,它將繼續是影響臺灣政治的主要因素之一。
連堅持“臺獨”立場的政治勢力都不得不“務實面對”兩岸關系,思考與大陸接觸的各種可能性,這一事實所透露的積極信息是,盡管兩岸政治整合的可能性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未必能夠成熟,但在其他領域擴大互動和交流的大勢已經形成。無論執政當局如何緊縮政策,這個方向已經不可逆轉。
民進黨政策開始緊縮
人們也注意到,民進黨“政府”即將推出的“國家安全報告”,也投射出對“中國概念股”的刻意炒作。與“臺聯黨”政治急轉彎不同的是,民進黨的“國家安全報告”進一步呼應了五角大樓的中國軍力報告以及“中國威脅論”。
中國的崛起被認為對美國國家安全及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構成威脅,而臺海安全是美日安保條約中的共同戰略范圍。為了進一步抗拒北京對臺政策的調整和部署,民進黨正在兩岸關系方面收緊政策,甚至后退。這是“中國概念股”在臺灣政壇的另一種效應。
誠如臺灣前“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所言,臺灣朝野政治勢力在思考兩岸關系議題時,有些人基于使命感,有些人基于責任感,有些人基于意識形態,乃至于相互攻防,政治算計,構成了臺灣政治發展過程中的最大挑戰。這個觀點足以成為觀察“中國概念股”現象時的一個佐證和補充。
經常發表高見的有關“北京人士”認為,“臺聯黨”和陳水扁、李登輝一樣不可信。所謂愿意到大陸來進行政黨接觸,必然是搞小動作而已,只是技術面上的“放空氣”。竊以為,盡管“臺聯黨”不可信,但他們開始樂此不疲的借用和炒作,其實是對北京實事求是政策的一種正面回應。這才是值得一提、值得強調的深層意義。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作者:陳子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