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6日電 最新一期《證券市場周刊》載文指出,中國最大的家電企業海爾終于采取行動了。此次收購美泰克,也許反映了張瑞敏的反思——有可能意味著海爾國際化戰略重大調整,即轉走一條對海外品牌并購的捷徑。
美泰克待沽
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老牌家電企業美泰克,以生產吸塵器、洗衣機、電冰箱為主營業務,營業額穩居北美前列,曾在全美財富500強中列第361位。有一則關于美泰克的產品廣告可謂深入人心:一個身著藍色工裝的美泰克公司產品維修員從年輕一直等到老,但一個要求維修產品的用戶電話也沒有等到。
然而,隨著原材料漲價及低成本同業搶奪市場份額,美泰克近年經營已陷入困境,2004年更首次爆出虧損900萬美元,目前拖欠債務9.75億美元。去年,美泰克營業額47.2億美元,比前年下降7000萬美元,雖然勉強躋身美國家電業前三甲,但只及排名前兩位的通用電氣和惠爾普的1/3。
今年4月,美泰克發布一份令人失望的一季度財報,凈收入僅773.2萬美元,同比銳減80%,其股價應聲跌至52周最低點9.21美元,這個數相比年初,已累計下跌了54%。
在這一形勢下,美泰克管理層表示了出售意愿。一直活躍在并購市場的Ripplewood、Blackstone Capital等私募基金聞風而動。
5月19日,美泰克宣布已與Ripplewood牽頭的投資團達成確定性協議,后者同意以每股14美元的價格收購美泰克的全部股票,同時承擔9.75億美元的債務,并購總金額達21億美元。這個報價在當時是最高的,華爾街也認為14美元/股是美泰克能得到的最好報價。Ripplewood的背后還有花旗集團和高盛的支持和咨詢,志在必得。美泰克股價開始大漲,一直維持在14美元上方。
根據協議,美泰克董事會批準了收購要求并計劃向股東們推薦這一方案。交易預計在今年年底前結束,屆時將應Ripplewood要求,“交易完畢就退市”。
在美泰克總共7970萬流通股中,機構持股超過93%,退市并非他們樂見。也有一些機構投資者認為Ripplewood報價太低。協議規定,截至6月17日前,美泰克可以選擇其他潛在收購方。市場預計它是在等其他買主更高的出價。
海爾入局
距離“截止日期”不到一周,忽然爆出中國的海爾對這家美國家電巨頭也有興趣。
收購一旦成功,海爾將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廠商之一,和通用電氣、伊萊克斯、惠爾普并駕齊驅。這將成為繼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之后,中國企業的又一重大海外收購。在更熟悉海爾的國人看來,這可能意味著海爾國際化戰略的重大調整。
有20年企業史的海爾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拓展海外市場,一直以“部隊進駐”的方式推進國際化戰略。10年過去了,海爾集團盡管海外屢建基地,產品出口到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4年全球營業額為1016億元人民幣,而來自海外的收入僅10億美元,不到總收入的8%。
今年4月博鰲論壇上,海爾董事長張瑞敏對聯想、TCL的海外并購方式提出明確質疑:“并購一個企業后,用我的品牌還是用他的品牌。”他說,“如果說聯想的國際化是歐美式的,海爾就是日韓式的。”張堅持把“海爾”打造成中國的世界品牌。
而此次收購美泰克,也許反映了張瑞敏的反思——有可能意味著海爾國際化戰略重大調整,即轉走一條對海外品牌并購的捷徑。這是一個重大而驚人的變化。
“海爾最早走出國門,但拓展并不成功,也許跟其戰略呆板有關,沒有充分建立品牌形象。現在,海爾在國內市場的拓展空間已經很小,加快國際化發展成為必然。看來,這次美國并購,海爾是受到了聯想和TCL的啟發。”一個產業觀察家表示。
海爾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對美泰克的情況進行細致研究,包括財務報告、市場分析、品牌和配送網絡等,這都需要時間。6月21日,海爾提交了初步收購建議書,接下來是為期6-8個月的評估期。此時已過“截止日期”。如果美泰克與海爾達成確定性協議,Ripplewood將獲得4000萬美元的賠償。
接下來的日子,海爾和美泰克將展開評估,而搶得先機的Ripplewood顯然不會坐視不理。美泰克接受要約,海爾只是獲得了競購資格,結果還很難說。“考慮到這樣大的并購規模,6-8周的考察期不算長,海爾需要認真評估美泰克的渠道和資產值不值,也許整個過程要拖上半年。”觀察者說。
海爾意圖何在
盡管打拼多年,海爾在美國這個標志性市場的表現并不高端和主流。目前,海爾主要通過沃爾瑪銷售低端產品,以小冰箱為主。因此海爾此舉背后,是一項最艱巨挑戰:如何把一家低成本而且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塑造成受人尊敬的全球公司。
據青島海爾發布的首季業績報告顯示,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冰箱及空調價格的下降,利潤下降了28%。奧美公司亞太區總裁楊明皓認為,低價競爭沒有贏家。中國企業應該跳出“低附加值”的路子。海爾看上的不僅是美泰克的品牌、渠道或資產。
美泰克真實情況如何?在一個夕陽產業。美泰克在美國人看來更像是老祖母的品牌,這與海爾致力打造的高端創新品牌形象不符。
美泰克發行的債券已被評級機構拋入“垃圾”之列。截至去年底,公司賬面現金只有1.64億美元,到今年第一季度更減至9851萬美元,存貨高達5.4億美元,應收賬款也達到6.6億美元。目前,美泰克的總資產不足30億美元,總負債高達30.3億美元,已資不抵債。市場地位方面,在與韓國LG、三星等廠商競爭Home Depot專屬銷售權中敗北后,另一大型連鎖銷售公司Best Buy也宣布不再銷售美泰克品牌商品——在美國,95%的家電銷售是通過大型連鎖店來實現的。美泰克已經逐步淡出主流渠道商了。
美泰克大部分工廠都在美國本土,成本居高不下。“問題是海爾削減成本的可能性不大。在美國,工會很強大。海爾的收購計劃如果涉及美國工廠的裁員減薪,勢必遭遇來自工會的強大阻力。”一位業內人士認為。
不過,如果海爾保留美泰克在美國的工廠,也許并不那么糟糕。“這樣可以享受原產地的優惠政策,反傾銷的阻力也小一些。”商務部國際經貿研究所副院長李雨時樂觀認為。
聯手私募基金
在這次競購中,海爾拉上Bain Capital和Blackstone Capital兩家私募基金。今年3月底,這兩家基金還聯手導演過價值113億美元的第二大全球收購案。
“這是一輪并購浪潮的開端。中國企業開始放眼全球,私募基金急于分出勝負,這些因素將推動上述趨勢。”專門從事跨國并購事務的律師事務所Jones Day合伙人斯圖爾特認為。
今年稍早,聯想集團以12.5億美元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稍后又拉進私募基金Texas Pacific Group、General Atlantic LLC和Newbridge Capital LLC,為這宗交易籌得3.5億美元資金。
“海爾和私募基金的合作具有創新意義。”易凱資本的王冉認為,“聯想是獨家收購IBM,私募基金入股是之后做出的融資安排,他們拿的是聯想的股票。而海爾聯手的這兩家從一開始就參與了收購,他們拿的是美泰克的股票。”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合作也有三大風險:第一,股權關系可能發生變化,即私募基金可能會成為控股股東;第二,投資人和私募基金的利益協調不好可能會造成并購被動;第三,私募基金提供的方案有可能對并購不利,如發行垃圾債券雖然也是企業海外并購融資的常用手段,但由于垃圾債券的評級很低,其風險很高。
因此,海爾如何確保自身在收購團體中的主導地位,以及基于財務結構設計具體融資模式,都是值得期待的。(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