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千年古剎少林寺正經受知識產權受到侵害的苦惱———獨出于少林寺的少林功夫及由此形成的“少林”文化品牌,正被國內外一些企業(yè)、機構爭相進行商標搶注!
“李鬼”難住了“李逵”
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下,“少林”、“少林寺”已不再是少林寺的專有稱呼。“從公元496年建寺至今,少林寺已有1500多年歷史。如今,少林寺這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品牌,面臨著最為嚴峻的挑戰(zhàn)!”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激憤地說。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對全球五大洲的11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除中國香港外,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都在搶注“少林”或“少林寺”商標,共發(fā)現117項、164個商標品牌,平均每個國家和地區(qū)10余項。在歐洲,奧地利、匈牙利都有“少林寺”,僅美國西海岸就有3所。而這些“少林寺”跟嵩山少林寺無任何“血緣”關系。
尷尬并不止于此。少林寺武僧團赴日本演出時,日本友人呈上意外的“禮物”:一份日本國內注冊少林寺、少林寺拳法、世界少林寺拳法聯盟等272項相關商標的報告,以及在全球發(fā)展28個加盟會員國的查詢報告。日本人善意地提醒:“你們再不行動,這個世界都快搞不明白正宗少林寺、少林拳究竟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了!”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少林”文化品牌遭受前所未有的蠶食,引起了少林寺及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和擔憂。“對少林寺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系統(tǒng)保護與管理,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鄭州市政協委員錢振良痛心疾首地說。
面對這場新的危機,少林寺再也無法在晨鐘暮鼓中關門禮佛了。他們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進行“亡羊補牢”,目前已擁有29個類別43項注冊商標。同時注意抓好少林典籍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以及“禪、武、醫(yī)、藝、茶、齋”等傳統(tǒng)技藝的保護和少林文化的對外傳播與交流等項工作,以期實現少林無形資產的保值、增值。
如今,少林寺正在恢復少林功夫教習師承方式,還仿照歷史上的僧兵體制組建武僧團。寺內建立了少林武術圖書音像館、少林文化研究院,通過舉辦少林功夫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文化團體合作編演少林功夫舞臺劇等形式,向全世界推廣少林功夫。“少林寺不僅屬于少林僧人,也不僅屬于河南,它屬于中國,屬于世界。但不能因為它是世界的,就可以盜用。作為傳承人,如果失去對它的控制,少林文化的傳承文脈就會中斷。對人類文化來講,這將是無可挽回的損失。”釋永信大師的話擲地有聲。
遺產保護仍需政府支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公告實施指南》中指出:“為了保護人類天才性的文化表現形態(tài)不致因全球化現代化浪潮沖擊而消亡,我們需要加強行政的、法律的、輿論的、實力的支持,也需要文化傳承者直接參與并實施保護和振興行動計劃。”然而,少林寺畢竟只是一個宗教團體,力量有限,僅靠自己“單槍匹馬”地跑遍海內外收復“失地”,難以完成少林寺文化品牌保護的重任。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各方促動下,鄭州市政協十一屆七次常委會近日通過一項建議,呼吁政府盡快啟動對少林寺的相關保護機制。有關部門已表示,將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確保少林文化的知識產權。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副所長王天祥說,我國有許多世界知名文化遺產,如長城、武當等都面臨著少林寺這樣的尷尬處境。但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機構和對應的法規(guī)來解決這類問題。少林僧人的舉動,對我們類似的知識產權和商標保護起到了積極的帶頭作用。這也是我國社會知識產權意識逐步增強的一個縮影。(來源:人民日報;作者:王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