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4日電 據新京報報道,在婚檢制度取消之后,國家衛生部目前正在醞釀一項孕前保健制度來解決孕婦保健問題,這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中國公眾營養國際論壇”上獲得的消息。據了解,目前衛生部已經委托北京大學生育健康研究所起草孕前保健方法草案,有望在明年年初作為政策在全國范圍推行。
“衛生部給我們6個月時間,從現在開始到年底,我們將請專家組籌備孕前保健草案。”負責起草此項草案的北京大學生育保健研究所所長李竹教授告訴記者。據了解,該草案主要包括了檢查項目、技術規范,宣傳方式和專業人員的培訓三方面的內容。衛生部婦幼保健社區衛生司王斌處長則向記者介紹,比如婦女健康行為的改善、微量元素的補充(如葉酸)、精神心理的支持等一系列計劃性的工作將包括其中。
專家介紹,2004年9月河北省石家莊市調查發現,2004年1-7月份全市城區新生兒神經管畸形發病率為15.68/萬,比2003年全年的1.36/萬上升10余倍,幾乎反彈到1994年的水平。“在對該地區進行調查之后發現,取消婚檢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李竹表示:“當初將重點都集中在是否該取消婚檢制度,而沒有考慮到取消之后應該如何來保障孕婦和新生兒的健康。從2003年10月取消強制婚檢后,孕前保健一直處在真空狀態。”
衛生部婦幼保健社區衛生司王斌處長也認為,取消婚檢后,在2004年到2005年這段時間,孕婦孕期異常、常見疾病,以及新生兒先天性性疾病確實有所增加,雖然說并不是取消婚檢帶來的必然結果,但卻有著很大的關系。
王斌認為,即便不婚檢,也應該設有孕前咨詢、檢查和指導等等。而恢復強制婚檢也是不現實的,在一個講求以人為本的社會,行政強制終將被自由選擇所取代。王斌透露,衛生部正在和民政部等相關政府部門協調推行孕前保健的工作。
據悉,我國的孕前保健工作是做在其他國家前面的,而中國也將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政策形式由政府推出孕前保健的國家。
權威解讀:衛生部門和服務對象沒有形成良性互動
“推行孕前保健面臨缺乏適宜的教育手段、人力、財力,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難題,而缺乏針對性是落實孕前保健工作最大的困難。”衛生部婦幼保健社區衛生司王斌處長在談到推行孕前保健制度時表示。
據了解,雖然目前對孕前保健的宣傳教育已經很多,但還不夠深入,不足以形成讓服務對象主動找醫療機構尋求服務的動力。而讓衛生部門去尋找即將進入孕期或者打算懷孕的婦女幾乎是不現實的。
王斌分析,只有面對面、一對一的輔導才能讓服務對象接受,但這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和活動經費。
王斌舉例說,河北滿城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試點,由專業人員向新婚人群宣講孕前保健和婚檢的好處。不到半年的時間,自愿婚檢的新婚人群從不到1%增長的20%.
孕前保健國家未能出資,百姓不愿買賬
王斌認為,推行孕前保健雖然能帶來利益和好處,但它是在國家不能出資,百姓不愿買賬的背景下進行的,完善的孕前保健制度的出臺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推行的過程。
據王斌介紹,上海是一個孕前保健做得比較好的城市。該市規定由衛生、民政和結婚登記部門聯動,凡是到結婚登記處登記的對象,都可以進行免費的健康咨詢,自愿選擇進行檢查。其中,《婚前保健規范》中涉及的基本項目檢查是免費的。除了上海,還有浙江同山、重慶、山東青島,以及云南個舊,這些地區都在推行免費婚檢。
政策法規鏈接
2002年7月,為減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殘疾,衛生部和中國殘聯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按照《行動計劃》規定,到2005年,全國40%以上的城市、20%以上的農村地區將得到落實,一級預防措施的人群覆蓋率達到20%;到2010年,全國60%的城市、40%以上的農村落實人群一級措施;二級預防措施的人群覆蓋率達到40%.所謂一級預防就是婚前和孕前、孕期保健;二級預防指產前篩查和診斷;三級預防指新生兒疾病篩查。
2002年6月17日,衛生部印發《婚前保健工作規范(修訂)》,明確“婚前保健服務是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在結婚登記前所進行的婚前醫學檢查、婚前衛生指導和婚前衛生咨詢服務”,“婚前醫學檢查是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的醫學檢查”,婚前醫學檢查的主要疾病包括:嚴重遺傳性疾病(由于遺傳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喪失自主生活能力,子代再現風險高,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疾病);指定傳染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以及醫學上認為影響結婚和生育的其他傳染病);有關精神病(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其他與婚育有關的疾病(如重要臟器疾病和生殖系統疾病等)。
2003年10月1日,《婚姻登記條例》正式開始實施,新條例的一大變化就是取消了強制婚檢。(馮嵐、蘇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