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六方會談能取得多大進展?這是最大疑問。會前,美國代表團團長希爾說,“我希望取得具體進展”。韓朝會晤后表示,必須獲得“實質的進展”。無論是“具體進展”,還是“實質進展”,都不可估計過高。六方會談話題是朝鮮半島無核化,實質是朝美之間的互不信任。三輪會談后,朝美之間彼此了解加深,并有了適當的溝通渠道,但距離信任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此次會談會持續多久?“我猜到了開始,卻沒猜到結局”,這話流傳甚廣。會談日期公布前,消息靈通的記者們就獲知了會談開幕的日期,而對于結束日期一無所知。其實,這種不設時限的做法有利于各方充分交換意見,而《華盛頓郵報》報道說,六方外交官面臨著漫長而艱巨的任務。
是否還有下一輪會談?美國代表團團長希爾一到北京就表示,不奢望會談解決關于朝鮮核問題的長期對抗,但期望取得具體進展,以便今后在此基礎上繼續會談。這句話暗示還可能有第五輪、第六輪會談。但有專家認為,這是美國給朝鮮的最后一次機會,如果談不攏,局勢可能惡化。筆者認為,朝美之間似乎還沒到攤牌的時刻,本次會談能小有斬獲就是成功。
日本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日本的角色很尷尬,不顧大局,一再提“綁架問題”,導致朝鮮明確提出把日本驅逐出六方會談。日本分析人士也指出,日本在六方會談中確實是一個“邊緣化”的角色,難以找到自身發揮作用的位置。
中國是否有殺手锏?第四輪會談在拖延一年后重開,中國政府的努力也功不可沒。在各方都不愿看到會談沒有具體進展的情況下,中國作為東道國,在會談中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彌合分歧,提出建設性意見。如何化解美朝矛盾,如何在談判陷入僵局時打圓場,考驗中國的外交操作能力。另外,中國是否準備了一個各方都可能接受的方案?這也是一個問號。(摘自中國青年報;作者:王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