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4月16日,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和小他12歲的劉志蘭在八路軍總部潞城北村結婚,婚后一年有了女兒左太北。1940年8月30日,為了左權前線指揮工作的需要,左太北隨母親離開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趕赴延安。沒想到,此次分離竟成永別。1942年5月,左權將軍犧牲于山西省遼縣,此后該縣改名左權縣。
離開父親時才三個月大的左太北,在幾十載的悠悠歲月中,對父親的印象是模糊的。1982年,當左太北42歲時,母親才給她寄來了父親生前留下的那些家書。其中,有11封是左權將軍當年在送走左太北母女后的21個月里寫下的。捧讀這些家書,左太北對父親的形象漸顯清晰,并感受到了父親對她們母女的濃厚親情。
“延安的天氣,想來一定很冷了。記得太北小家伙似很怕冷的,在磚壁那幾天下雨起風,天氣較冷時,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吃嗎?現在怎樣?半歲了,較前大了一些,總該好些吧!希當心些,不要冷著這個小寶貝,我倆的小寶貝。”
這是左權在1940年12月23日晚寫下的家書中的一段話。1941年5月20日,左權在另一封家書中又寫道:“差不幾天就整整一年了,太北也就一歲了。這個小寶貝小天使我真喜歡她。現在長得更大、更強壯、更活潑、更漂亮,又能喊爸爸媽媽,又乖巧不頑皮,真是給我極多的想念與高興。可惜天各一方不能看到她,抱抱她。在工作之余總是想著有你和她和我在一塊,但今天的事實不是這樣的。默念之余只得把眼睛盯到掛在我的書桌旁邊的那張你抱著她的相片上去,看了一陣后也就給我很大的安慰了……”就在左權將軍犧牲前三天,他還在家書中叮囑妻子:“我擔心著你和北北,你入學后望能好好地恢復身體,有暇時多去看看,小孩子極需人照顧的。”
讀著這一封封情意深長的家書,左太北淚如雨下。此后,在進一步收集整理父親寫于烽火歲月的家書時,左太北在愈加深切地感受到父親摯愛的同時,也看到了左權對祖國和家人的熱愛和牽掛。當年,左權的叔父左銘三曾寫信告知他大哥毓林已病故,家中老母孤身一人艱難度日,希他能回家看望。左權給叔父回信說:“我以己任不能不在外奔走,家中所持者全系林哥。不幸林哥作古,家失柱石,使我悲痛萬分。叔父!我雖一時不能回家,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來奮斗,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業報你與我母親對我的恩愛,報我林哥對我的培養。”1937年12月3日,左權在給慈母的家書中寫道:“母親,亡國滅種慘禍,已臨到每一個中國人民的頭上,我們決心與華北人民同甘苦共生死。我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過去沒有一個銅板,現在仍是沒有一個銅板,過去吃草,準備還吃草。”對于妻子劉志蘭,他在信中也談道:“在我倆分別的過程中,我并非不感寂寞、孤單,有時更極想有人安慰,但我決不以滿足我之私欲來處理你的問題,我想這是夫妻間應有的態度”;“遠離千里,身處敵后確是‘愛莫能助’,你當能諒我。懇切地希望你為我及北北珍重自己的身體及自己的一切。”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陳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