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七月二十九日電(記者董會峰)大陸宣布從八月一日起對原產自臺灣地區的十五種水果實施零關稅措施,臺報今天顯著作出報道,并紛紛發表評論,呼吁當局少些政治口水、多些實際作為。
今日將水果零關稅消息刊于頭版頭條位置的報紙有:《中國時報》、《中央日報》、《中華日報》、《蘋果日報》、《臺灣日報》、《臺灣新生報》等。
《中國時報》發表社論說,就在行政部門準備周六日南下為水果登陸議題向農民“開講”的時候,大陸商務部已經在北京宣布,將于八月一日起對產于臺灣的十五種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如果原定二十七日那天兩岸在廈門的臺灣水果零關稅協商成局了,那昨天北京這項宣布的意義將完全不同。執政當局在這樁議題從頭到尾嚷嚷最大聲的就是絕對不能被“去政府化”,結果他們自己就是促成這樁措施被“去政府化”最大的推動力量。
社論指出,臺灣加入WTO之后,所有現行對農業的相關保護措施逐年都要取消,真正嚴峻的挑戰正在開始,其中會變動的一環正是高關稅障礙的去除。面對大陸對臺灣出產的水果零關稅,執政當局與其想“統戰”、想選舉,不如多點政策思維。兩岸農業交流如果一旦激活,它就會受到區域市場互動的影響,它也逐漸會融入國際競爭力的循環,怎么輔導提升農業生產技術、強化產品產銷能力、怎么保護農業科技專利,甚至怎么維持臺灣農業的競爭力等,都需要相關部門發揮一定的力量。成天腦筋想的如果只有選票,只有政治,那么只是會生產口水,不會有任何作為的。
《聯合報》刊于二版的記者分析文章認為,臺灣水果零關稅進入大陸市場,有助提升臺灣水果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相較于大陸的主動,臺灣方面除強調以貿協作談判窗口,未見提出完整的銷售或管理計劃。臺灣水果零關稅進入大陸市場,對臺灣農民當然是件好事;但若當局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農民可能受益不多。
《聯合報》還刊登臺大農業經濟系教授雷立芬的文章稱,“民之所欲”應該常在執政者心中。如果當局真的關心農民、有心照顧農民,少說話、多做事,可能比較受農民歡迎。當局如果能在水果之外,主動替農民爭取更多可以零關稅銷往大陸的農產品,何苦擔心大陸“統戰”農民、為泛藍“助選”?水果銷大陸將導致執政黨背棄農民,還是農民背棄執政黨,選擇全在執政者的一念之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