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哥倫比亞號”失事兩年半之后,五剩其三的美國航天飛機重新發射,其象征意義更大過了它實際要執行的太空任務
★本刊記者/方玄昌馮亦斐
“美國人的個性,表現在天生的樂觀,以及面對風險的勇氣——他們希望明天會更好!闭缑绹詈骄(NASA)航天飛機計劃的負責人N.Wayne Hale所說的那樣,在航天飛機遭遇第二次悲劇之后,美國人依然沒有被嚇倒。
2005年7月26日,美國東部時間10點39分(北京時間22點39分),經過43小時的倒計時,滿載7名太空勇士的“發現號”航天飛機在全世界矚目下騰空而起,10多分鐘后,飛機主體順利進入地球上空軌道。
在經過兩年半時間的漫長等待之后,航天飛機成功重返太空。
冒險起飛的理由
一直到“發現號”成功上天,它內部的安全隱患依然沒有完全消除——12天前,它在預定起飛前幾小時發現了燃料傳感器上的問題,迄今對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分析還只有初步結果。而飛機上數百萬個零件中,更多部分如果出現問題只能在起飛后才能顯示出來。而停飛時間越長,出現問題的可能性越大。
對于這次航天飛機的發射,NASA前航天安全咨詢委員小組的主席理查德·布隆博格說,“我認為壓根沒有‘安全’這個東西,航天飛行總是有風險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做它!
布隆博格在一篇文章里敘述了“發現號”帶病出征的理由。
“為了減低風險,NASA已經讓航天飛機在地上呆了近兩年半。在這期間,一些重要的東西失去了。因為航天飛機停飛,它獨特的人力資源衰退了。在過去37年的咨詢工作中,我曾經評估過很多復雜的機器系統,沒有什么比航天飛船更大地依賴一個有著特殊資格和經驗的工作團隊!
“自從哥倫比亞號事故以來,NASA和它的承包人(美國政府)已經失去了很多有經驗的人員。一些人已經退休了,其他一些人當NASA宣布將在2010年結束航天飛機項目之后辭職了。重新起飛航天飛機是惟一重建這些已經失去的技能和經驗的方法。但是兩年多了,航天飛機沒有起飛!
“當然,NASA不應該明知道存在一個可以糾正的安全缺陷還要飛行飛船。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擴大知識,保持我們的技能,就必須接受一個理念:一定程度上的風險是與航天飛行相連的,而完全消除風險的目標根本無法實現,長時間的等待卻會潛在地挫傷項目人員的士氣!
“航天飛機遠非完美。它缺乏一種讓飛行員在災難中逃離的方法。NASA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不飛,犧牲太空站的供應或者建設;另一種選擇是它在預算內實現的最低風險下飛行。”
“我認為,鑒于NASA在最大限度提高安全性所做的努力,航天飛行的風險是值得冒的。這不僅僅是因為航天飛機能夠飛行,還因為NASA越多地接受這些風險去飛,那么實際上風險將會越低!
意義不亞于首次登月?
由于航天飛機停飛兩年半造成的巨大影響,“發現號”的重新升天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在確定“發現號”將執行“哥倫比亞號”失事后的首次飛行后,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專家約翰·羅格森曾經說,“發現號”重新發射的意義不亞于歷史上其他數次太空事件,包括阿波羅登月。
“國際太空站現在只造了一半,如果沒有航天飛機,它只能是個爛攤子;而沒有空間站,航天飛機恐怕也不會再飛上天。”
為準備這次發射,美國宇航局歷時2年半、耗資14億美元對“發現號”的15個方面、300多處進行了安全改進。而作為首要任務,“發現號”將為國際空間站運送給養、維修更新有關設備。
而對于布什的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的計劃,“發現號”的成功發射真的太重要了。擔任“哥倫比亞號”調查委員會成員的羅格森博士說,如果再次遭遇事故,“布什政府的‘太空探險計劃’將會止步”。
對NASA而言,這次成功發射可以改變NASA因“哥倫比亞號”失事而帶來的陰影,重塑該機構的正面形象。并且,它還向世人表明,國際空間站到目前為止運行良好,并沒有被人類所遺棄。
13天的任務
這次發射,航天飛機將在太空飛行13天。
它最主要的任務在于給空間站提供補給,包括實驗設備、食物和水,這是“發現號”的后勤任務。同時,它還要把一些東西帶回地面,主要是空間站產生的垃圾。
另一項任務是對航天飛機發射程序的研究和對飛機材料的評估。在這次飛行中,機組成員將測試飛機脆弱的“皮膚”經受損害以及修復損害的新步驟。
“我們將把不同的材料帶到太空中,對這些材料進行實驗,讓他們受到損傷,觀察它們被修理的效果,并且對我們所使用的程序和技術進行檢測,這是我們這一次和下次飛行的重要任務。這樣,如果在今后的五年為了建設空間站而發射航天飛機時有什么事故發生,我們才能確信對軌道器及其修理有足夠的安全保障。”肯尼迪發射中心的新聞發言人喬治·迪勒告訴本刊記者。
另外,飛行任務還計劃了三次太空行走,其中一次是負責替換空間站上一個“生病”的陀螺儀。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