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號航天飛機9日成功著陸。在為期14天的太空旅程中,“發現”號成功完成了“哥倫比亞”號事故后美國航天飛機的首航任務。
7月26日(飛行第1天):北京時間22時39分,“發現”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7月28日(飛行第3天):北京時間19時18分,“發現”號在飛行近45個小時后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空間站宇航員還在對接前對“發現”號進行了“拍照查體”。
7月29日(飛行第4天):機組人員將“拉斐爾多功能后勤艙”安裝在“團結”號節點艙上,并為第二天的首次太空行走進行準備工作。
7月30日(飛行第5天):北京時間17時46分,美國宇航員斯蒂芬-魯賓遜和日本宇航員野口聰一開始進行首次太空行走。兩名宇航員主要檢查了“發現”號絕熱瓦的受損情況,并進行了受損絕熱瓦模擬修復試驗。
7月31日(飛行第6天):宇航員繼續從航天飛機向國際空間站搬運貨物,并為第二次太空行走作準備。美國宇航局當日決定將“發現”號行程延長一天。
8月1日(飛行第7天):野口聰一和斯蒂芬-魯賓遜成功進行第二次太空行走,更換了空間站在2002年失靈的一個陀螺儀。
8月2日(飛行第8天):宇航員向空間站搬運貨物,為第三次太空行走作準備。美國總統布什與“發現”號全體機組人員通話,贊揚他們為太空探索事業勇冒風險的精神。
8月3日(飛行第9天):野口聰一和斯蒂芬-魯賓遜進行第三次太空行走。魯賓遜成功對“發現”號進行了太空維修,兩人還在“尋求”號閘艙外安裝了外部堆放平臺等設備。此次太空行走比原計劃提前40分鐘完成。
8月5日(飛行第11天):“發現”號宇航員借助國際空間站機械臂將“拉斐爾”多功能后勤艙從空間站的“團結”號節點艙取下,并將其放回“發現”號,從而做好了返航“回家”的準備。“發現”號和國際空間站上的9名宇航員共同紀念了失事的“哥倫比亞”號機組全體成員及其他為航天事業犧牲的先驅。
8月6日(飛行第12天):北京時間15時24分,“發現”號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脫離,踏上返回地球的航程。
8月7日(飛行第13天):機組人員檢查航天飛機飛行控制系統,熟悉航天飛機脫離軌道的時間流程,安裝航天飛機返航使用的KU波段天線。
8月8日(飛行第13天):因天氣原因“發現”號推遲一天著陸。
8月9日(飛行第14天):“發現”號安全返回地面。(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