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1日電(記者王健)在日華人教授會、中國日本史學會和東亞教育文化研究會等11日聯合在日本東京舉辦“不忘歷史,開辟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歷史問題專家齊聚一堂,就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行認真回顧和深入探討。
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致開幕詞。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是光明與黑暗的對決,愛好和平的各國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戰,擊敗了軍國主義和法西斯勢力,揭開了人類歷史新紀元。王毅強調,從“九•一八事變”到一九四五年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英勇抗擊外來侵略十四年之久,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
王毅從全球、亞洲及中日關系三個層面闡述了二戰勝利的歷史意義,強調正確對待過去那段歷史,是戰后國際秩序的基石,是日本和平發展的基石,也是中日關系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石。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國內始終存在否認和美化侵略的勢力,鼓吹“侵略有功”、“審判無效”、“戰犯無罪”。同時,以靖國神社為代表的歷史問題再次突出,成為日本改善和發展與鄰國關系的主要障礙。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為研討會發來書面發言,重申一九九五年對侵略戰爭表示反省和道歉的“村山談話”,強調重要的是要以實際行動體現有關承諾,并得到亞洲鄰國的認可,日方應為此做出更大努力。
中國大陸和臺灣學者表示,日本從明治維新到一九四五年戰敗,貫穿著對外侵略戰爭的策劃、準備、實施、擴大和失敗的全過程。日本軍國主義每走一步都是有計劃、有預謀的,決非所謂的被迫自衛。
德國學者表示,德國政府戰后徹底反省侵略罪行,嚴厲追究法西斯戰爭責任,較好地解決了歷史問題。而日本加害者意識薄弱,內心不愿真正反省侵略,妨害了日本與亞洲鄰國真正實現民族和解。
日本學者從百年近代史視角總結了日本對外侵略的歷程。認為日本一八七四年出兵臺灣是對外侵略和殖民統治的開端。戰后六十周年給了日本一次重要機會,如果日本仍不能拿出反省的誠意,將難以立足于國際社會,也難以與亞洲實現共存。
在日華人學者表示,六十年是一個甲子,日本向何處去,應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基礎上進行思考,不了解歷史就沒有資格討論未來。圍繞過去那場戰爭,日本出現了各種否認和美化侵略的動向。召開此次研討會,就是為了從東京向外發出正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