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6日電 聯合國大會將于9月開議,臺灣當局也展開第13度叩關聯合國的各項行動,不同于以往的是,除了入會案,臺灣更提出所謂“臺海和平案”,兩案并推引起各方關注。對此,兩岸學者在接受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兩岸觀察家》訪問時指出,臺灣當局采取“兩案并推”的新做法,其目的不在于成功,而在于造勢。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的張文生教授認為,臺灣當局今年采取“兩案并推”的方式謀求“加入”聯合國,從中可以透露出:臺灣當局本身也意識到“參與”聯合國得不到支持,有失敗的預期。它的目的不在于成功,而在于造勢,在于向國際社會宣傳,向臺灣民眾交代。對臺灣當局來說,它也總結過去的經驗,把參與的目的改變為一種國際宣傳的目的。
臺灣大學政治系的石之瑜教授認為,臺灣方面把“臺海和平”的問題提出來,就是想讓這個議題能夠上到聯合國的議程。因為和平問題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而“臺海和平”的問題大家也知道有存在波動的可能性。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會讓聯合國各國的代表覺得也是合情合理的,至于這個問題提出來會怎么討論,臺灣并不介意。
石之瑜教授表示,只要能夠把“臺海和平”的問題提出來,把臺灣和大陸變成是兩個敵對的可能發生戰爭的兩方,放在國際面前,讓大家來討論,這就已經達到了宣揚臺灣“獨立”的目的了。議題的炒熱是整個宣傳的主要目的,并不說它希望達到一個什么樣的和平協議。“這個問題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炒起來,這是最主要的目的。”
張文生教授強調:臺灣當局的目的,就是要把國際力量引入到臺灣海峽來。實際上包括它“參與”聯合國本身,就是要把臺灣問題加以國際化,這個思維方式實際上就是臺灣當局意識形態當中的一種很強烈的“臺獨”分裂主義的傾向。
張教授指出,如果說臺灣當局把臺灣問題當作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問題,當作是一個中國原則之下的問題來解決的話,實際上兩岸中國人能夠很好地解決包括臺灣“參與”聯合國,甚至是包括兩岸和平架構的問題。但是,臺灣當局并不想把這個問題放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之內來處理,所以它要把國際的勢力引入到臺灣海峽來,當局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國際勢力來為它的分裂主義路線做后盾。(鄭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