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6日電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據悉,全國人大將首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這意味著各界議論多日的個人所得稅修改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在中國現行的稅制結構下,占稅收收入絕大多數的流轉稅(商品稅、營業稅、關稅等)不具有收入調節的功能,本應最具收入調節功能的財產稅(房產、遺產、贈與稅等)尚未征收,故調節收入分配的任務主要落在了個人所得稅身上。但是統計表明,工薪階層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占到了國家個稅總收入的80%,而占總收入或總消費份額超過50%的最富裕人口,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僅占國家個稅總收入的20%。很顯然,這種局面對中低收入者十分不利,個人所得稅大有導致“殺貧濟富”惡果的危險。
按照分析人士的估計,如果個稅法修改將實施了20多年的免征額標準由800元上調至1200元,并允許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上下浮動20%,則可望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中低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負擔。其次,個稅法修改將改分類所得稅制為綜合分類所得稅制,把私營企業主、中介機構合伙人、演員、律師、會計師、設計師等重點人群納入綜合納稅的范圍,對重點人群的重點收入實行綜合納稅,工薪階層仍適用分類所得稅制,則可望加強對高收入者的稅收征管,盡可能減少稅源流失。
在綜合作用下,個稅法修改將緩解長期以來高收入者個稅負擔過輕、中低收入者個稅負擔過重的矛盾,完善個人所得稅承擔的調節收入差異的功能。最近新華社主辦的《瞭望》新聞周刊透露,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一項統計顯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比,中國的社會發展明顯滯后,突出表現為貧富差距的拉升幅度過大,已經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必須引起高度警惕。在這個背景下,通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一方面減輕中低收入者的個稅負擔,強化對社會基礎階層的“兜底”,另一方面對富裕階層進行必要而合理的收入“限高”,從而遏制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趨勢,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同時還應當看到,個稅制度不夠合理并不是中國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個稅修改在遏制貧富差距擴大方面的作用,不能寄予過高的希望。當前,行政壟斷市場的現象依然較為普遍,一些地方的市場歧視有增無減,行政效率不高,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導致相當一部分財富不是通過創業與競爭,而是借助“巧取豪奪”的方式向少數人集中。要想縮小國內貧富差距,除了憑借財政政策通過預算、稅收、債券、轉移支付等手段來調節人群間、地區間收入差異,還需要憑借市場化運作和管制政策,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調節經濟結構和社會分配,以及憑借最低工資立法、社會保障立法的創制和推行保證弱勢群體的利益。所有這一切的關鍵,都取決于我們繼續推進制度變革的決心和力度。(潘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