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東莞八月二十二日電 題:尋根故土古跡相承中華文化
作者 漆忠衛 張忠國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十二名祖籍廣東東莞的加拿大華裔青少年,帶著父母的囑托,帶著對神秘故土的向往,在此間舉行了為期一周的“文化尋根”活動,探詢中華文化的古跡。
八月十五日,細雨綿綿。華裔青少年在“文化尋根”的第一天,來到了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這座堪稱“中國園林藝術建筑經典”的莞邑文物古跡,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一八五0年),園內極富嶺南特色的亭臺樓閣、山水橋榭、廳堂軒院,曲折回環,幽而有芳。清代以來,許多文人墨客常常前來雅集,中國著名的嶺南畫派就起源與此。尋根的華裔青年,深深被這里的古物和墨寶所吸引。團長周少蘭說:“從故鄉的可園里看到,中國的歷史文化博大而精深。身為海外的華人,確實感到很自豪。”
此后的幾天,他們尋訪著祖輩的足跡,體驗故土的滄桑變遷,相承中華的歷史文化。
在虎門炮臺的遺址,華裔青年們撫摸著陳列的大炮,仿佛在與歷史對話。當海戰博物館播放的海戰立體電影,再現英雄先輩浴血抗擊外國侵略者的場面時,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呼喊:“我是中國人”。
祖籍東莞石龍,現隨父母移居加拿大的葉嘉煒說:“我曾聽過中國的歷史,可在國外的課本里怎么也找不到有關資料。今天,我看到了當年我們先輩打敗侵略者的大炮,看到了歷史定格在戰爭年代的每一個鏡頭,給我補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歷史課。以后,我還會常回來看看,多了解自己祖籍國的歷史。”
東莞的客家麒麟,是中國歷史的文化遺產。相傳麒麟為神獸,在中國遠古的圖騰信仰文化中,與龍、鳳、龜并稱為“四靈”,是“仁義、寬厚、善良”象征。華裔青年冒雨來到麒麟舞盛行的清溪鎮,饒有興趣地觀看客家麒麟舞的功夫,向師傅們拜師學藝。
“舞麒麟的時候,全身的手、腳、身、眼,都要配合著麒麟而動,人與麒麟要融為一體。”清溪麒麟隊的楊師傅現場授藝后,兩位華裔姑娘伴著鑼鼓的節拍,學起舞麒麟,連連說:“funny(有趣),exciting(刺激)!”據介紹,麒麟作為中國獨有的民間藝術,近年已流傳于世界各地,為海外華人所喜愛。Karen小姐學著舞麒麟,又融入加國的風情舞。她說:“我此前看過麒麟舞,但沒有嘗試過。今天是第一次跳麒麟舞,太好玩了。”
這兩天,返鄉進行“文化尋根”的華裔青年開始離開故土。行前,他們來到了祖先曾生活過的地方,當地鄉鎮政府為這些不遠萬里返鄉的同祖后裔,送上了家鄉的水晶梨、龍眼和土特產,并寄予美好的祝福。華裔青年們告訴鄉親,這次的返鄉“文化尋根”,既參觀古跡、學舞麒麟,還學了中國武術、書法、乒乓球。他們與鄉親話別時,相約來年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