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8月26日電 《人民日報》今日載文指出,中國《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的個稅起征點為1500元。個稅起征點提升700元,是個稅改革的一個進展;但如果把個稅改革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還需要出臺相關(guān)改革措施來加強對個人收入的監(jiān)管,這對于個稅改革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指出,在25年前,個人月收入800元可算相當驚人了,即使按1993年有關(guān)統(tǒng)計,全國也僅有1%左右的人月工薪收入超過800元。因此在相當長時間里,以800元月收入作為個稅起征點,有其合理性。不過,到2002年,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人月工薪收入超過800元,很多人每月必要消費支出也遠高于這一數(shù)字。因此,再繼續(xù)按25年前的標準起征個稅,就顯得很不合理。
更重要的是,由于很多人收入來源多樣化,客觀存在不少無法確切監(jiān)控的非工薪收入。比如,去年全國征收的1737.05億元的個人所得稅中,將近65%來源于工薪階層,而擁有更多財富的文體明星、私企業(yè)主或企業(yè)高層管理者等高收入群體,卻存在納稅不足甚至偷稅、漏稅現(xiàn)象。
按通行解釋,以工資為主的個人收入是社會財富的第一次分配,基本原則應當是按勞分配、注重效率。而繳納個人所得稅,則是社會財富的第二次分配,意在調(diào)整個人收入可能造成的過大貧富差距,基本原則應當是促進公平。而要真正確保個稅法發(fā)揮應有作用,則必須有賴于銀行支付系統(tǒng)、社會信用體制以及稅務征收監(jiān)控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全面推進。
文章著重指出,更大難點還在于,越來越壯大的高收入人群,往往有更加多樣化的收入來源,工薪甚至不是其主要收入。如果不能有效監(jiān)控那些“工資基本不動”的群體的總收入,其偷稅漏稅將不僅給國家個稅征收造成損失,更會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帶來更大的社會不公平。
而要對所有個人收入進行有效監(jiān)控,就必須完善銀行支付系統(tǒng),減少直接現(xiàn)金交易。比如大力發(fā)展銀行卡、個人支票、銀行轉(zhuǎn)賬等支付方式,既降低過多使用現(xiàn)金可能帶來的風險和不便,又提高對個人收支的直接監(jiān)控。這些措施,早已為許多國家實踐證明是有效的,中國當然可以根據(jù)情況盡快采納實施。
進一步來看,還必須下大力氣構(gòu)建社會信用體制。就是說,要通過嚴格的法規(guī),讓個人收入申報和依法納稅,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一種習慣。與此緊密相關(guān),則要建立完備的個人信用征集體系,對那些守法的有信用者,在個人貸款、信用卡透支等方面給予便利,而對那些違法違規(guī)、信用缺失者,必須要有相應的限制、懲罰舉措。(木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