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七日電 題:新媒體爭相“卡位”
中新社記者 李鵬
“想唱就唱,終有一天,你會看到揮舞的熒光棒!”這是“超級女生”的廣告歌,卻被一個博客(blog)擁躉引用來表達自己的熱切期盼:“博客傳播時代即將到來!”許多傳統媒體人還在疑惑博客到底是什么東西的時候,“想寫就寫,想傳就傳”的博客們已經發出挑戰:博客來了,傳統媒體能不沒落么?
作為互聯網的一種新應用,博客的中文意思是“網絡日志”,是一種特別的網絡個人出版形式。每個博客既是傳播者,又是受眾,因此被看作是對大眾傳播的顛覆。美國《商業周刊》大膽的預言,博客將改變各行各業。而它最讓傳統媒體倒吸一口涼氣的預言是:“五年之后,博客會決定媒體的生死。”
雖然英文世界的博客早在“九一一”時就以其對災難親身體驗的描述而名聲大躁,但博客在中文傳播領域正方興未艾。實際上,中文博客已經無所不在,即將召開的第三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上,博客中國網站就將為每個參會華文傳媒代表提供一個博客平臺。
博客炙手可熱,但傳媒領域還有更新潮的,那就是被看作是顛覆傳統廣播的“播客”(podcast)——傳播方式類似博客,但傳播內容是音頻文件。
無論是博客還是播客,都可以看作是第二代互聯網的運用,其主要特點就是“多媒體”和“互動”。與我們熟悉的傳統媒體相比,這些基于現代通訊技術的新媒體究竟會如何改變這個世界的傳播圖景?
西方傳統媒體已選擇以最快的速度在新傳播領域進行“卡位”,而中文傳統媒體也以同樣的熱情擁抱層出不窮的新媒體。當互聯網運用越來越普及的時候,傳統的報紙、電視臺等無一不進行網絡化生存;當手機逐漸成為移動多媒體時,《中國婦女報》去年就率先發布了可在手機上訂閱的“手機報”,現在手機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
報紙和電視聯姻、網上打造多媒體平臺、發展跨領域傳媒集團、構建移動多媒體等等,中文傳媒都比以往更追求“跨媒介傳播”和“打造互動平臺”。不僅國內中文傳媒如此,偏居海外的中文傳媒也借助高科技手段,實現了更大范圍內的覆蓋。日本株式會社大富董事長張麗玲不僅辦了電視臺,還開通了手機網頁。她說,她的最終目標是在日本打造一個集電視、報紙、雜志、手機網頁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于一身的嶄新的“互動立體華語媒體平臺”。
到底誰能看到“揮舞的熒光棒”?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結果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文傳播曾經被看作是互聯網時代行將滅絕的“恐龍”,但現在我們欣喜地發現,中文傳播同樣有青春活力,可以在更寬更廣的舞臺上“想唱就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