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0日電 股權分置改革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按照"試點先行,協調推進,分步解決"的總體思路和工作原則有序地展開,股改確立的基本原則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同。從目前看,股改是順利的,G股數量已突破百只,因此任何全盤否定股改的觀點,不但不符合實際,而且也不利于積極穩妥地推進股改,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上海證券報》今日刊載評論指出,但今冬明春是股改的關鍵時期,關鍵時期更要有所作為。
截至11月7日,全部A股總市值為33645億元,而G股的總市值為近3800億元,與全部A股的總市值比例僅為11%。而所有參與股改的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合計7000余億元,占A股全部的總市值比例也僅為22%左右,這就是說,繼續積極穩妥推進股改的任務還很重。股改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項重大的基礎性制度變革,不可能曠日持久。如何進一步堅定改革的決心,堅持股改的基本原則、基本路徑不動搖,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推進改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現實而又緊迫的工作。
關鍵時期更要有所作為,一是以務實態度對待種種實際問題,研究如何繼續推進股改。股改從試點到全面推開,至今已有7個月,改革不能半途而廢,要有后勁。所謂后勁,既是指已經完成股改或進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及時總結經驗,并通過股改促進上市公司各類股東形成共同的利益基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規范運作,促進并購重組,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同時又是指促進一批有條件進行股改而沒有參與股改的上市公司積極行動起來,把股改真正放到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運作機制的重要位置上。正是這后一個問題,需要我們花氣力、下功夫。
二是要進一步整合改革資源。毫無疑問,股改既是一場重大的制度變革,也是一次利益格局的調整。今年9月,證監會、國資委、財政部、央行和商務部聯合頒布了"股改指導意見",這表明,在中國股市最重要的基礎性制度構建上,各方形成共識,進而凝聚合力。從股改試點開始后,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涉及股份回購、基金投資、央行再貸款、權證和降低紅利稅等多項政策,這對穩定市場大局、刺激市場預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何進一步整合改革資源,采取綜合措施促進資本市場良性循環、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整合改革資源。在這方面,也有大量實際工作要做。
三是繼續在市場激勵機制方面進行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從市場改革發展的角度看,股改是要通過完善資本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穩定市場預期,促進資本市場各項配套制度改革和市場創新,全面帶動資本市場的整體改革和發展。從股改自身要向縱深推進的角度看,它也要通過綜合配套措施形成市場激勵,進而使動力與壓力的轉換形成良性循環。在這方面,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但配套性進行市場激勵,還大有文章可做。比如上市公司激勵機制,外商投資的準入度拓寬,國有資產管理由凈資產考核轉變為市值考核,再融資機制如何有利于優質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等等。總之,在市場激勵機制方面,改革和發展的政策措施都要與市場發展和股改深入的實際相吻合。
四是在積極穩妥推進股改的過程中有效地全面恢復市場功能。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做許多艱苦細致的工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踏實工作,夯實市場發展基礎。
文章支持,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實現功能性轉型。"十一五"規劃建議對資本市場提出的新要求,股改的順利推進,修訂后的證券法的通過,都表明影響資本市場發展的諸多因素已經發生了積極變化。在今冬明春這個股改的關鍵時期,我們既要抓住"十一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將為資本市場提供的機遇,更要抓住當前資本市場自身變革所產生的機遇,有所作為。"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在關鍵時期打勝股改這場攻堅戰,我們要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