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慶的原型是正德皇帝?
《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創的長篇小說,又是中國第一部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小說。然而,圍繞《金瓶梅》的謎團也是最多的。該書的作者是誰?它的主題到底是什么?歷來爭論最多,眾說紛紜。9月7日,本報曾發表《破解〈金瓶梅〉作者之謎》一文,對山東諸城學者張清吉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報道。近日,紹興學者盛鴻郎在他的新書《蕭鳴鳳與金瓶梅》中又對《金瓶梅》的諸多謎團進行了全新的破解。他認為,《金瓶梅》的作者應為紹興山陰人蕭鳴鳳,而《金瓶梅》則是一部直指正德、嘉靖王朝的政治小說,小說“主角”西門慶是明朝的正德帝。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之謎?
要說清楚《金瓶梅》的作者,只有從其版本說起。最早的《金瓶梅》和《紅樓夢》一樣,是以手抄本的形式開始流傳。明代后期,社會上已經出現了刻本———崇禎本。1932年,在山西介休縣發現了另外一種刻本,這本萬歷年間的刻本《金瓶梅詞話》,因其傳序中有“蘭陵笑笑生作《金瓶梅傳》”的話,于是,人們圍繞“蘭陵”展開了對作者的搜索,截至目前,被提及的人名有50多位。但在金學界,迄今尚無令人信服的定論。
盛鴻郎告訴記者,根據他這些年的考證,《金瓶梅》一書的作者是紹興人蕭鳴鳳。
盛鴻郎說,“蘭陵笑笑生”中的“蘭陵”一直作為作者籍貫,蘭陵無非是作者的祖籍而已,正如“太原王氏”、“潁川陳氏”一樣,在紹興不但寫于家譜之上,而且也號在日常用具之上,以示不忘先祖。
“笑笑生”的筆名從何而來?盛鴻郎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其父蕭昱,原為蕭山人,蕭鳴鳳是否出生在蕭山老家,或有蕭生之小名,合為蕭蕭生之諧音。二是“笑笑生”是“蕭簫笙”的諧音,簫笙都可作“鳳吹”,即隱指“鳴鳳”。同時,徐渭有“裁簫度羽衣”之句,“裁簫”,為竹之夭也,竹加夭則為“笑”,蕭鳴鳳作《金瓶梅》后為避殺身之禍,向世人詐死并讓人作墓表,從此逃之夭夭而“生”也。
同時,“蘭陵笑笑生”是蕭鳴鳳還可從以下各點得到進一步證實。
首先,笑笑生最早說法為袁中道《游居柿錄》,言為“紹興老儒”所記,蕭鳴鳳確系“紹興老儒”。同時,歷年本有廿公《跋》中言:“為世廟時(明世宗嘉靖年間),一鉅公寓言。”蕭鳴鳳是王陽明的學生,曾中進士,為官多年,可稱為嘉靖時之巨公。其次,他的經歷和書中各地的方言、習俗相同,這些地方包括紹興、山東、北京、河南、廣東、湖南。再則,他有寫作時間,從嘉靖七年罷官,至廿七年稍后,有二十年時間可以寫作。第四,蕭鳴鳳有非常高的文學修養,他一生耿直,不滿朝政,并且對佛教、道教有很深的研究。
《金瓶梅》中大量山東地名、方言的出現,一直是考證作者為山東人的重要依據。盛鴻郎指出,綜觀《金瓶梅》全書,書中主食,除面食外,小米僅三次提及,高粱沒有見到,而最多的卻是大米。難道山東人以大米為主食?顯然不是這樣。《水滸》作者施耐庵是杭州人,但寫的是山東故事,已有先例在前。
還應當看到,《金瓶梅》小說中一再提到氈帽,氈帽為紹興人形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在禮單中出現“魯酒一尊”。這些都說明,《金瓶梅》非山東人所作,而是紹興人所為。
《金瓶梅》小說主題之謎?
《金瓶梅》的主題是金學研究者普遍關注的另一個熱點話題,大約有數十種主題說被漸次提出。擇其要者,分別為世情說、暴露說、政治諷諭說、新興商人悲劇說、人生欲望說、文化悲涼說。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依據,但最終都難以達成共識。
盛鴻郎認為,《金瓶梅》是一部直指正德、嘉靖王朝的政治小說,西門慶的原型是自封為“大慶法王”的正德帝。正因為如此,作者不得不通過隱晦曲折的手法來呼喊出心中的憤恨及傳遞有關的信息。這也是《金瓶梅》成書后約60年時間不能聞之于世的直接原因,至于性描寫是為了徹底暴露其丑惡的需要,也不排除隱蔽主題或便于流行的考慮。
那么西門慶的原型是正德帝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的?盛鴻郎說,王招宣府是潘金蓮進入社會的第一個去處,他在此學藝;又是西門慶與林太太相通的地方;王三官又拜西門慶為義父,所以在《金瓶梅》中有獨特的地位,不可不予深究。
其實,宋明兩代均無招宣的官職。那么,“招宣府”是什么含義呢?應理解為“招至宣府”,此人即江彬。明史記載江彬就是宣府人,正德帝伏虎時,他護駕有功。皇上的所有荒淫行徑都與他有關,被正德帝收為義子。史書記載,正德帝三幸宣府。而西門慶也三到王招宣府。
書中非但西門慶出生與正德元年均為丙寅,而且《金瓶梅》寫了16個年頭的故事,又恰與正德朝共16年相吻合。正德帝號“大慶法王”,其淫亂新宅“豹房”就在西華門,這和西門慶的名字和屬相(虎)暗合,且兩者的荒淫無度也是一脈相承的。
繼承西門家業的玳安則是指來自安陸國的代王嘉靖帝。正德帝荒淫無度,北出長城,在宣府樂而忘返,蕭鳴鳳曾上疏力阻;南下江南,騷擾揚州、南京,時蕭鳴鳳督南畿學政,耳聞目睹更多。正因為小說影射皇上和當時的名人,故作者隱藏得很深,遂成為《金瓶梅》作者之謎450年來難以破解的根本原因。
萬歷本作跋的廿公是誰?
明萬歷丁巳本《金瓶梅詞話》附有廿公所書跋,這是篇重要的史料,對考證該書的書名演變、創作年代、作者以及寫作意圖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尋覓這位廿公,無疑是考證《金瓶梅》的關鍵環節之一。那么,廿公是誰呢?
盛鴻郎告訴記者,根據他的考證,廿公就是會稽季本。《跋》是一篇僅為95字的短文,卻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跋》有言:“今后流行此書,功德無量矣。”可以判斷出廿公作跋時該書尚未流行之時。廿公無疑是《金瓶梅傳》的早期讀者,其必與作者蕭鳴風關系密切,是位他信得過的可靠友人。
盛鴻郎說,據他考證,季本,字明德,號彭山,紹興會稽人,徐渭在《師長沙公形狀》中,對其生平有詳細的評述。他同蕭鳴鳳同為王陽明的弟子,兩人同為弘治十七年甲子科浙江鄉試舉人,蕭為第一名(解元),季為第三名(經魁)。而且季為蕭母的妹夫。兩人都仕途坎坷,以免官告終,清苦的晚年生活都以著述為樂。
季本宦海沉浮20年,稱為廿公,應該是切近的。其次,因季本官至于“長沙守”。人以“長沙公”稱之。而“長”繁體字為8筆;“沙”以部首為水,也為8筆,合則亦20筆。何況季本兩字,各藏有一個十字,也有二十之隱。可能以此故,季本深信不疑“廿”系命運所定,遂自稱為“廿公”。
【來源:北京科技報;作者:張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