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盼望著新的一年,但這個時候,地球卻變成了“慢性子”———因為地球自轉速度減慢,世界時將多出1秒,2006年比預期遲1秒到來。
新年第一天早晨,在位于陜西臨潼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守時實驗室的監控系統顯示出7時59分59秒、7時59分60秒的特殊景象,這標志著我國與全球同步的“閏秒”調整時間順利完成。
這多出的1秒從何而來?又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1月2日,記者采訪了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首席研究員王正明。
7年來首次撥慢
目前全球有世界時和原子時兩個時間系統。前者以地球自轉周期的天文觀測為基準,后者則以穩定的原子振蕩周期來確定“秒”的長度。由于地球自轉速度不勻,天長日久,兩者之間會出現細微差距。出現這種情況時,位于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就負責在一年中添加或減少一秒,這就是“閏秒”。
王正明介紹說,因為地球自轉不規則,閏秒的出現很平常。第一個閏秒是在1972年6月30日被加入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負責決定何時加減閏秒。根據國際公約,一般12月31日或6月30日協調在世界時中加入或減去閏秒。從1972年至1998年的26年間,一共出現了22個閏秒。但這一次閏秒讓我們等的時間比較長,從1999年一直到2006年,整整7年。
1999年后,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原因不明地變快了,結果連續7年一個閏秒都沒有。有人甚至推測,如果地球自轉再加快,恐怕就要有“負閏秒”了。但是,這個“負閏秒”最終沒有出現。
1秒雖短關系大
1秒對普通人來說,“嘀嗒”一聲就過去了,可對那些需要使用精密時間的部門來說,1秒的誤差影響是很大的。
“比如在電力部門,電網故障的維修、電網與電網之間的并網,都需要使用精密時間,如果出了1秒鐘的誤差,后果很可能是整張電網的停電甚至崩潰。”王正明說。
“再比如在網絡通信上,協調世界時被用在很多互聯網標準中,像網絡時間協議就是其中的一種。如果出現1秒的誤差,全世界那么多臺電腦一下子都亂了套,造成的混亂無法想象。”
“更可怕的是在航天領域里。”王正明說,“飛船1秒鐘就要飛將近8公里的路程,要是差了這1秒,誤差可就大了:飛船軌道可能偏移,飛船著陸地點可能差上十萬八千里,更糟糕的是飛船的安全會受到巨大的威脅。”
“此外,在證券、航空、地震勘探等領域,這1秒鐘的影響也無法忽視。”
王正明強調說,這次的調整,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幾乎不會造成影響。不過,這1秒也不能輕易忽略。就像加拿大一位科學家所說:“由于閏秒的原因,每600年所積累的‘多出來’的時間為30分鐘,1000年可多出1個小時。”大家應該好好珍惜這多出來的1秒鐘,畢竟,這是地球給人類的一份新年禮物。(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