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萬眾矚目的第三次全國科技大會在京拉開帷幕。“十一五”開局第一年召開的此次盛會,前所未有地將自主創新置于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坊間評論認為,此次大會將促使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發生重要轉變,自主創新的時代從此開啟。
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水平
如今,經濟領域彌漫追求短期利益的浮躁之氣。許多人只顧靠貼牌,甚至盜版,獲取財富的快樂,以為這就是阿里巴巴的“芝麻之門”。
科技部提供的數據表明,中國的二萬八千家大中型企業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企業尚未形成研發能力。而去年廣交會江蘇交易團的一份調查也顯示,百分之五十的出口產品屬貼牌加工,百分之二十九的產品甚至是無牌經營。大中型企業尚且如此,小型企業就更可想而知了。
“市場換技術”未能如愿
長期以來,“以市場換技術”的口號在經濟界頗為盛行。他們認為,只要市場開放了,技術也會隨之而來。事實上,能否得償所愿呢?
以汽車工業為例。以前上海、長春均有汽車生產能力和研發隊伍,為了引進德國的大眾,自己的品牌廢掉了,研究隊伍、研究平臺也不要了,形成了購買一套生產線,生產一批汽車,然后再購買一套生產線,再生產一批汽車的情況。
在這種“壯士斷臂”之舉中,中國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汽車生產技術和能力。其結果是,中國目前百分之九十的汽車市場已被跨國公司所占領,市場讓出去了,原有技術也丟了,新的核心技術又不掌握,真正成了依附型工業。
技術獨立關乎政治獨立
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曾在一公開演講中說道,技術獨立關乎經濟獨立,更關乎政治獨立。中國人要挺起脊梁來,中國要站在世界民族之林之中,就必須有自己的創新能力。
歷史的潮流將中國推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從“十一五”規劃,到五中全會,到全國經濟工作會議,再到萬眾期待的全國科技大會,“鼓勵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漸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在現代科技發明的舞臺上,電話、電視、汽車、飛機、計算機,所有對人類生活有重大影響的發明,幾乎都出自他國之手。因此,當四大發明離我們越來越遠時,捫心自問,怎樣才能讓輝煌不只停留在塵封的歷史中?
(稿件來源:香港《大公報》,作者:鄭曼玲,轉載時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