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電 題:“十屆元老”見證中國人大制度發展歷程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今天上午,當申紀蘭一步步邁上人民大會堂的三十九級臺階,她仍然清晰地記得,五十二年前,她騎著毛驢從村里走到縣城,然后轉乘卡車、火車,走進了中南海。那一年,她二十五歲,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五十多年過去了,申紀蘭成為中國唯一一位參加過第一屆至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人們稱她“十屆元老”,她用半生的時間,見證了中國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今年,她七十七歲。
一身藍色的舊式西裝,腳上一雙黑色的自制布鞋,來北京開會的申紀蘭保持著多年來的一貫裝束。本已灰白的頭發在染過之后仍烏黑濃密,但歲月的變遷已在她的臉上刻滿了皺紋。
第一次參加人大會議時,她是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別人告訴她選票上毛主席的名字,她就在后面的方框里畫圈,F在的她,可以輕松地讀書看報,可以和記者大談企業管理!皡⒄h政,沒文化是不行的。就好比勞模如果不勞動,還當甚勞模?”
這位五十年代的老勞模,現在雖然年事已高不再下地勞動了,但她以自己的名字注冊成立的“紀蘭產業股份公司”,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五十年代,申紀蘭的西溝村夢想著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山上綠油油,牛羊溜山溝,走路不小心,蘋果碰碰頭。今天,她用另一則順口溜來描繪現在的西溝村:栽上樹,修好路,搞好農業吃飽肚,鄉鎮企業邁大步。
回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走過的五十多年,她感受最深的變化是,“代表們的文化程度和參政水平越來越高”。在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九成受過高等教育,其中一千多人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
“現在的會期不斷縮短,但需要審議的事項越來越多,討論的話題越來越多,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說起一屆又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申紀蘭的一口山西話滔滔不絕。
當年,申紀蘭帶領姐妹們沖破“好女走到院,好男走到縣”的陋習,扛起鋤頭上山勞動,成為中國農村爭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人。今年,她最關心的還是農村問題,帶來了有關農村公路建設、科學種田的建設。她很自豪自己能代表幾億農民,為這么龐大的一個群體說話,她覺得擔子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