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3日電 據南方周末報道,3月28日,上海浦東的東晶國際項目售樓處。一位操著溫州口音的男子慢條斯理地告訴售樓小姐:你手上拿的18套房源還不夠我一個人買。
與這名姜姓溫州男子一起的還有8名溫州人。據稱僅姜姓男子就帶來了800萬現金支票用于買房。盡管力圖低調行事,但售樓小姐還是很容易從衣著談吐和辦事風格上一眼看出他們就是溫州購房團。
這個購房團的組織者是溫州百盈房產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和平告訴記者,就在三天前,已經有一批來自溫州的購房團“光臨”了同一個樓盤。這兩支購房團計劃在上海購買20多套商品房。
在2005年初的宏觀調控之后,上海房價逐步降溫,溫州客也一度從上海銷聲匿跡。在之后的半年多時間里,他們寧愿在江蘇南通或者廣東惠州這樣的三線城市里尋找機會,也不愿涉足上海。
但是進入2006年之后,僅僅在1月份里,溫州購房團就在徐匯優派這個樓盤買下了12套住房,在寒冷的冬天里這是一個足以讓上海樓市感到溫暖的業績。“從今年開始我們就不斷接到上海的項目。溫州的投資者非常希望來上海買房。”張和平頗為興奮地說。
溫州的投資者對于利潤似乎有著天生的敏感。從撤出上海市場到重新回來,溫州客的舉動是否意味著上海樓市在經歷過短暫的下跌之后,又將迎來一片春光?
上海本地的投資客也似乎有著類似的感覺。馬自強2005年3月在閔行區羅秀路以每平方米1萬元的價格買了一套商品房,本打算轉手賣掉從中獲利,誰想到碰上了隨之而來的宏觀調控,樓價一路走低。加上開發商以5000元一平方的“內部員工價”拋出300多套尾房,老馬掛在中介的房子下跌了20%。進入2006年以來,老馬的房子一直在緩慢上漲,到3月底的時候已經漲回到老馬的購入價。
來自上海官方網站“網上房地產”的最新統計顯示,3月上海的商品住宅交易量達179.67萬平方米,與2月82萬平方米的成交面積相比,環比增幅高達119%。
交易量往往被看作衡量房地產業景氣的指標。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春節以后上海住宅交易面積量的首次大幅上揚,意味著上海房地產市場正在回暖。
另一個反映樓市溫度的信號是房產中介。
2005年宏觀調控之后的半年時間里,上海的13000多家房產中介公司銳減過半,許多依靠一間房、一張桌、一部電話的中小房產中介由炒房改營炒菜,剩下6000家也艱難度日。
但進入2006年以來,房產中介擴張又起小高潮。3月23日漢宇房產一天之內開出9家門店;合富地產也透露,集團要求中介部爭取每個月都要開出一家以上新門店。
“選擇在市場還未完全恢復前進行擴張的公司,都是為迎接后期樓市回暖做準備。”漢宇地產總經理施宏睿如此解釋。
利好政策頻出
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回暖,上海市政府已經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
2月28日,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出臺《關于微調本市部分二手房住房公積金個貸政策的通知》,這被稱為“上海樓市今年第一個實質性利好政策”。
通知規定,凡購買竣工5年以內的二手房,可以通過公積金貸款,最高可以貸款八成。
4月初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又傳出消息,正在醞釀以每位繳存者為單位進行貸款,即一戶兩人交納公積金的家庭,以前以戶為單位貸款總額最高30萬元,今后以人為單位的話,夫妻倆貸款最高可達60萬元。
這是自去年8月以來上海市第三次調整公積金政策。去年2月,上海市住房公積金限額進行了建制8年以來的第一次微調,補充公積金額度由3萬元提高至10萬元,加上常規公積金10萬元的貸款額度,公積金總貸款上限達到20萬元。而在之前的8年時間里上海市的公積金政策未有過絲毫松動。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消息人士還透露:“未來一段時間還將陸續有利好政策公開或者悄悄出臺,比如禁止轉按揭的政策可能將會在近期解禁,二手房交易方面也會有所放松。”
“不得轉按揭、購房按揭首付比例最低三成、征收5.5%的營業稅”,被認為是2005年上海樓市調控的“三大利器”。然而這些政策正在悄悄地松動。消息人士稱:“現在已經有不少銀行放開了三成首付比例按揭的規定;不得轉按揭,近期也將解禁;只有5.5%的營業稅,由于是中央明確規定的政策,目前還維持原狀。”
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認為,最近公積金政策的出臺更大程度上是希望通過政策傳達一個信號——有關部門要暖市了,從而來改變觀望者對市場的預期。
劉政海一直打算買套房子結婚,宏觀調控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眼看著房價在一點一點跌下來,他覺得那套婚房已經越來越近。“可是什么時候跌到底呢?在房價明確探底之前,我還是寧愿等等。”買漲不買跌是消費者的普遍心態,在宏觀調控開始后他們大多采取持幣觀望的態度。
樓市回暖對劉政海產生了直接的“引導”。盧灣區的都市花園樓盤在3月份不到10天里漲了三次價,每平方漲了600元。雖然在2005年最瘋狂的時候一下午漲500元的事例屢見不鮮,但在今年出現這樣的漲幅,還是很少見的。公積金政策調整、樓價回升,這樣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著實還是刺激了不少像劉政海這樣等著買房結婚的“自住型消費者”的購買沖動。
一位參加過上海市政協會議的房地產專家稱,在會上“宏觀調控已經到位”的聲音很高,部分參會人士甚至建議取消轉按揭限制等眾多限制政策。
“現在的開發商都在等。”一位在上海金山開發的房地產商告訴記者,開發商普遍的心態是,如果熬過了宏觀調控這一關,等到房價一漲上來,不僅所有的利息都能收回來,而且還有的賺。“內環線以內的開發商大多數都已經完成了資金積累,所以等得起。內環以外的那些中小開發商資金實力不夠雄厚,如果等不過去,那只能虧得血本無歸。”
為了熬過這段日子,開發商削尖了腦袋。3月16日開幕的“上海之春”房展會上,竟有開發商請來只靠丁字褲和彩繪遮擋關鍵部位的女模特,在沙盤前走動、展示,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從中央及地方的政策走勢可以看出,對于上海房地產市場,如果說去年需要‘踩剎車’,今年則是需要‘踩油門’。去年是調控為主,今年是鼓勵促進為主。”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副主任華偉認為。
兩個1000萬淡出視線
作為去年兩會樓市話題焦點的上海“兩個1000萬工程”,正在漸漸淡出公眾的視線。一位房地產商、上海市兩會代表向本報記者證實:“今年兩會期間沒有提及‘兩個1000萬工程’。”
“兩個1000萬工程”是指在2005年新開工1000萬平方米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和1000萬平方米中低價商品住房。配套商品房以供應動遷家庭購買為主,在取得房地產權證后5年內不得轉讓、出租;而中低價普通商品房的限定則是:個人年收入低于上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線、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在14平方米以下的上海市民。
2005年10月11日,上海第一批配套商品房交付使用當日,上海市副市長楊雄表示,2006年將對上海兩個1000萬的建設節奏適當控制。
在楊雄發表上述講話之前,已有報道稱2005年上海兩個“1000萬”最后確定的供應計劃是:至今年年底,1000萬平方米配套商品房上市;中低價普通商品房上市量減半,將會有500萬平方米預售上市。
2005年9月26日,世華錦城住宅建設項目在浦東奠基,計劃開工面積為21萬平方米。作為上海市首個開工建設的中低價普通商品房項目,上海市各家主要媒體都報道了這則消息。
已經拿到100多萬平方米配套商品房用地的上海 大華集團,其用地分別分布在寶山、嘉定、崇明等區縣,盡管去年已經開工了大概50萬平方米,但今年也暫停了后續工程。4月10日記者向“世華錦城”開發商——界龍集團房產部詢問時,該集團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向記者說:“可能要到夏天再開工。”
“這是政府在進行調節,并不是擱淺。”上海市房地產經濟學會副會長印堃華告訴本報記者“兩個1000萬只是個概數,究竟在多長時間內上市也沒有確切說法。現在政府只不過是把中低價商品房上市的節奏放慢下來。”
與政府關系密切的房產開發商上海 大華集團的一位高層向外界透露,“我們得到的口徑是,配套商品房和中低價普通商品房大部分會采取出租的方式。”這樣的舉措或可緩解市場供應過剩的矛盾。
“市場經濟供給需求有矛盾有摩擦,一會兒多了一會兒少了很正常。不要把它看得很嚴重。”印堃華說。(戴敦峰 胡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