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02年6月26日東海大橋海上段施工開始正式打樁,這標志著東海大橋海上段施工正式開始,承擔海上打樁任務的中國港灣建設(集團)公司將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打完7000多根沉樁。
2 . 2005年5月25日東海大橋全線貫通儀式在大橋主通航孔橋面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出席儀式,參加大橋工程建設的勞動模范和建設功臣代表為大橋貫通剪彩。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和國家交通部副部長翁孟勇出席儀式并出席貫通儀式并致辭。這是中國建成的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橋。
3 . 2003年7月19日早晨,我國當前最大的預制安裝式箱梁——東海大橋海上非通航孔70米段第一根箱梁澆注成功。
4 . 東海大橋全線可分為約2.3公里的陸上段,海堤至大烏龜島之間約25.5公里的海上段,大烏龜至小洋山島之間約3.5公里的港橋連接段,總長約為31公里。大橋按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橋寬31.5米,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設計荷載汽車—超20級,掛車—120并按集裝箱重車密排進行校驗。全橋設5000噸級主通航孔一處,通航凈高40米,凈寬400米,橋墩按萬噸級防撞能力設計;設1000噸級輔通航空一處,通航凈高25米,凈寬140米;設500噸級輔通航孔兩處,通航凈高17.5米,凈寬分別為120米和160米。
5 . 東海大橋設計基準期為100年,這在國內還是第一次,在外海建造一座真正意義山的跨海大橋,參建單位均缺乏現成的施工經驗和配套設備;外海環境對結構的防腐和耐久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深水港工程建設指揮部大橋分指揮黃融的話來說,就是“百年無大修”。說到大橋的測量系統,黃融打了一個比方:東海大橋的測量精度比美伊戰爭中的導彈還高呢!他們誤差是米,而我們的誤差已經精確到厘米、毫米。
6 . 東海大橋項目設計負責人之一,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盧永成說,“這是我國的橋梁建設首次成功地跨出了外海,這不僅填補了我國橋梁建造史上的一項空白,也為此后將要相繼展開的杭州灣、青島灣等跨海大橋的建設‘鋪了路’。”“有關東海大橋設計的前期工作就已準備了7至8年,就連細化圖紙一項就花費了2至3年的時間!”他坦承,“東海大橋的建設,沒有現成的橋梁建設規范標準可供參考,采取‘陸上預制,海上吊裝’的做法,多少也有些被逼無奈的成分在里頭。”
7 . 所謂“陸上預制,海上吊裝”,即是指箱梁(橋面板)、橋墩、承臺等大型混凝土及鋼筋物件,全部都是在離小洋山往東南方向約8海里的沈家灣預制場事先澆筑好,然后再由打撈局的“大力號”等重型浮吊,將其安放、拼裝至相應位置。這種顛覆了以往海上工程作業理念,看似不觸碰海水的施工手法,被東海大橋項目設計負責人之一盧永成戲稱為“干施工”。他說,“這一定會是今后國內海洋大規模工程的發展方向”。
8 . 晚上東海大橋燈光全開先得很漂亮,其實照明主要用于海上警示照明,橋的兩側外沿全線用LED照明燈,勾畫出大橋的輪廓,燈光10公里以外就能看見。
9 . 蜿蜒海上長達32.5公里的東海大橋,像一條巨龍“橫臥”在萬頃碧波之上。在大橋的主、輔通航孔的四處位置,橋身形狀由平坦延展,順著道路走勢而變成拱形。據了解,這樣猶如“駝峰”的拱形橋身,是為了來往船舶的通行需要,位于大橋中部的主通航孔通行能力可達5000噸。
10. 數十公里的東海大橋不免會使人有“審美疲勞”,而就在快駛出大橋、正式進入深水港區的關口,您會發現,在這當中竟還“藏”著一座“橋中橋”。這就是顆珠山斜拉橋。橋身全長1.66公里,主橋為雙塔雙索面鋼—混凝土疊合梁斜拉橋。橋身主塔被漆上了鮮紅色,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