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獨立日:10月1日(1960年)
國慶日:10月1日(1960年)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兩邊為綠色,中間為白色。綠色象征農業,白色象征和平與統一。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黑色盾面上繪有白色的“Y”型圖案,黑色象征尼日利亞肥沃的土地,“Y”型圖案象征流經該國的最大的河流尼日爾河及其支流貝努埃河。盾徽上端為舒展雙翼的雄鷹,兩側各有一匹白色駿馬,鷹和馬象征尊嚴和力量。盾徽和白馬立在鮮花點綴的草地上,下面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團結與信心,和平與進步”。
自然地理: 領土面積923768平方公里。尼位于西非東南部,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西同貝寧接壤,北與尼日爾交界,東北隔乍得湖與乍得相望,東和東南與喀麥隆毗連。海岸線長8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沿海為寬約80公里的帶狀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大部地區海拔200-500米;中部為尼日爾—貝努埃河谷地;北部豪薩蘭高地超過全國面積面積1/4,平均海拔900米;東部邊境為山地,西北和東北分別為索科托盆地和乍得湖湖西盆地。河流眾多,尼日爾河及其支流貝努埃河為主要河流,尼日爾河在境內長1400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氣溫為26~27℃。
人口: 1.22億(2002年4月)。有250多個部族,其中最大的是北部的豪薩-富拉尼族(占全國人口29%)、西部的約魯巴族(占21%)和東部的伊博族(占18%)。官方語言為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豪薩語、約魯巴語和伊博語。居民中信奉伊斯蘭教占50%,基督教占40%,其他占10%。
首都:阿布賈(Abuja)。人口約40萬(2001年)。首都原是南方海港拉各斯(lagos),1991年12月遷入內地城市阿布賈。
國家政要:總統奧盧塞貢·奧巴桑喬(olusegun obasanjo) ,1999年2月當選總統,2003年4月蟬聯。
簡史:尼日利亞是非洲古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較發達的文化。著名的諾克、伊費和貝寧文化使尼享有“黑非文化搖籃”的美譽。公元8世紀扎格哈瓦(Zaghawa)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圍建立了卡奈姆-博爾努(Kanem-Bornu)帝國。14至16世紀,桑海帝國盛極一時。1472年葡萄牙入侵。16世紀中葉英國入侵。19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稱“尼日利亞殖民地和保護國”。1947年英國批準尼日利亞新憲法,成立聯邦政府。1954年尼日利亞聯邦取得內部自治權。1960年10月1日宣布獨立,并成為英聯邦成員國。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獨立后多次發生軍事政變,長期由軍人執政。1993年11月以阿巴查為首的軍政府接管政權,組成臨時領導委員會和聯邦執行委員會行使國家權力。1998年6月8日阿巴查猝死,9日國防參謀長阿布巴卡爾接任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確定1999年5月29日向民選政府交權。在1999年2月舉行的總統選舉中,人民民主黨候選人、前國家元首奧巴桑喬當選第四共和國總統,并于5月29日就職。
行政區劃:實行聯邦制。設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1996年10月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全國劃分為1個聯邦首都區、36個州以及774個地方政府。36個州是: 阿比亞州、阿夸·伊博姆州、阿達瑪瓦州、阿南布拉州、包奇州、貝努埃州、博爾諾州、十字河流州、三角州、埃多州、埃努古州、伊莫州、吉加瓦州、卡杜納州、卡諾州、卡齊納州、凱比州、科吉州、夸拉州、拉各斯州、尼日爾州、奧貢州、翁多州、奧遜州、沃約州、高原州、河流州、索科托州、塔拉巴州、約比州、貢貝州、納薩拉瓦州、贊法拉州、埃邦伊州、埃基提州、巴耶爾薩州。
政治:現行憲法于1999年5月5日公布,同年5月29日起正式實施。該憲法以尼1979年憲法為基礎修訂而成。主要內容包括:尼是不可分割的主權國家,實行聯邦制;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總統為最高行政長官,領導內閣治理國家;國民議會分參、眾兩院,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議員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最高法院為最高司法機構;總統、國民議會均由選舉產生,總統任期四年,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經濟: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之一。尼原為農業國。七十年代起成為非洲最大的產油國,農業日漸萎縮。資源豐富。已探明有30多種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錫、煤、石灰石等。迄今已探明石油儲量270億桶,居世界第九位,以目前開采速度可再開采30年。尼日利亞天然氣資源也很豐富,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3.4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五和非洲第一位,目前已開發量僅占總儲量的12%,為改變本國經濟對石油工業的過多依賴,尼政府已實施天然氣開發戰略,大力開發國內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以達到推動經濟發展和增加政府收入的目的。煤儲量約27. 5億噸,為西非唯一產煤國。森林覆蓋率為17%。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八十年代后,隨著國際市場油價下跌,尼經濟陷入困境。1992年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低收入國家。1995年起政府對經濟進行整頓,取得一定成效。1998年由于國際市場油價下跌和國內煉油廠停產,經濟增速減慢。1999年奧巴桑喬上臺后,積極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嚴格限制舉借新債,大力扶持農業,加強石油、天然氣、礦業等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外資、外援和債務減免。由于國際市場油價持續上揚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經濟形勢趨于好轉。主要制造業為紡織、車輛裝配、木材加工、水泥、飲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圍地區。基礎設施年久失修,技術水平較低,多數工業制品仍依賴進口。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40%。全國7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農業主要產區集中在北方地區。農業生產方式目前仍以小農經濟為主,糧食不能自給,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新聞出版:新聞和出版事業較發達。全國各種報刊雜志近百種,電臺和電視臺有幾十個。聯邦和各州政府設有主管宣傳事務的新聞部。主要報紙有《笨拙報(英文)、《每日時報》(英文)、《衛報》(英文)、《新尼日利亞人報》(英文和豪薩文)、《民族和睦報》(英文)、《先鋒報》(英文)。尼日利亞通訊社(簡稱NAN)是1978年10月成立的官方通訊社,泛非通訊社西非地區總分社的工作亦由尼通訊社承擔。尼日利亞聯邦廣播公司(簡稱FRCN)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尼日利亞聯邦無線廣播公司,1978年6月改為現名。尼日利亞國家電視臺(簡稱NTA)成立于1962年,由聯邦政府新聞與文化部領導,有工作人員5000多人。全國劃為6個電視區。目前有45個電視臺,其中13個為私人有線電視和衛星轉播站。
外交:奉行不結盟、睦鄰友好和“以本國利益為中心”的多元化外交政策。積極維護非洲團結,促進地區合作,推動西非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積極參與聯合國和非洲地區組織的維和行動,謀求發揮非洲大國作用。
與中國關系:1971年2月10日,尼日利亞與中國建交。2005年4月,奧巴桑喬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聯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