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融合削弱“臺獨”基礎
2005年,大陸與臺灣兩岸貿易總額達934億美元,臺灣為大陸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大陸更成為臺灣的頭號貿易伙伴。僅在去年一年,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高達580億美元,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逆差為423億美元。如果沒有大陸龐大的市場做依托,“臺灣去年的經濟增長顯然無法達到3.57%”,連戰在演講時說。
另外,臺商在大陸的投資經過長達20年的經營,總額也近千億美元。兩岸經濟,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但歷史潮流這次又受到不合時宜的阻擋。去年年底,“泛綠”在“三合一”選舉(市縣長選舉)中慘敗,陳水扁不僅沒有按照臺灣主流媒體預計的那樣改弦更張,向中間路線靠攏以爭取更多的選票,反而在“臺獨”的路線上越走越遠。今年元旦,陳水扁發表講話,對臺商投資大陸做出種種與市場經濟原則相悖的限制措施。兩個月后,陳水扁還不顧主流民意的反對,強行宣布“終統”。
連戰在論壇開幕上的演講中表示,在1996年李登輝“戒急用忍”、2001年陳水扁“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背景下,臺灣容易被“邊緣化”。反觀大陸,在臺灣經濟增長減緩的近10年間迅速崛起,“所以,怎么樣來結合互補的優勢、產業的分工,把臺灣的資金、技術、人才、行銷、地理位置能夠跟大陸崛起的方向結合在一起,是一個為政者必須要負起的責任”,“從這個方向來努力,一切的事情你都會找到順序。以大陸為腹地,以經貿為主軸,大家都非常有信心。”
“本來,臺灣可以從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中占到更多的便宜,沒有占到是你自己封閉。”臺灣著名經濟學家、臺灣大學原校長孫震在論壇發表專題演講時說。
面對阿扁“關門”,大陸方面制訂了主動而細致的計劃。這些在論壇結束前宣布的措施包括:大幅度擴大對臺灣農業的優惠政策,正式認可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核準的臺灣高等學校學歷,公布《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管理辦法》,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就醫后回臺灣報銷醫療費提供便利,準許符合規定條件的臺灣同胞在大陸申請就業注冊和短期行醫等。
這些措施宣布之后,不少來自臺灣的代表私下討論,認為“大陸擴大了對‘臺獨’基本盤的攻勢”。
眾所周知,臺南是臺灣農業的搖籃,也是“泛綠”的票倉。而“泛綠”內部,醫生比重不小。加之旅游管理辦法“擴大了臺灣的交際面”(臺灣亞都麗致飯店總裁、原臺灣觀光協會會長嚴長壽語),“泛綠”的經濟基礎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
“從某種角度來講,選票政治也是利益政治”,兩岸經貿論壇與會代表、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說,“如果跟著你阿扁得不到好處,選民還跟著你干什么?”
“兩岸交流20年來,經貿上發展較快,臺商獲利較多,但臺南農民、醫生、青年等群體獲益卻不多。去年溫家寶總理曾經提出‘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對臺灣人民也是這個意思。”殷存毅說。
這種在經濟上期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識不僅僅存在于大陸與“泛藍”之間。“這次與會的商界領袖,不少與‘泛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國民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政策委員高孔廉教授告訴本刊,“這說明,兩岸融合的趨勢不是民進黨當局的一兩個政策能夠阻擋的。”據本刊了解,每一位來自臺灣的代表在動身前都受到了“泛綠”喊出的“賣國”壓力,但沒有一位代表因此而裹足不前。
于是,面對大陸方面依靠雄厚經濟實力的步步進展,“泛綠”發出了“正在被逐步蠶食”的哀嘆。
殷存毅還分析,“在大陸方面,此番固然有打擊‘泛綠’基本盤,盡最大限度遏制臺灣‘憲改’的考慮,但從長遠來看,經濟上進一步加深融合,從而為未來徹底解決臺灣問題創造先決條件,才是大陸方面一以貫之的策略。”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