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2006年4月18日至2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終于成功地完成了他就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后的第一次美國之旅。在他訪美之前,許多人都認為他倍受矚目的美國之旅將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如今訪問結束,這一預測是否成真呢?
“許多人批評說胡錦濤這次訪問的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但這些人其實沒有認識到象征意義中就有實質意義。此次美國行,胡錦濤表明了中國領導層與美國保持建設性關系的一貫決心,”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總裁、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約翰?哈姆雷(John Hamre)在接受《華盛頓周刊》采訪時指出,中美兩國現在已經可以就實質問題進行深層對話,并且,兩位首腦會見時已經這樣做了。“這非常重要。以后中美兩國國家元首見面時,這類細節、實質性的問題將漸漸的成為他們對話的主體。”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黃靖 (Jing Huang) 在接受《華盛頓觀察》 周刊專訪時,呼應了哈姆雷的看法:“胡錦濤與布什商談的問題遠遠超過了雙邊問題,對世界政治和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的和平發展促成了不可逆轉的中美相互依賴關系,穩定了中美關系的基礎。”
在貿易赤字、人民幣匯率和知識產權問題上,黃靖認為,胡錦濤向美國作的承諾并不只是說給美國人聽的,而是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這體現了他想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心態。他已經認識到中國的經濟是有問題。要發展中國的經濟需要擴大內需,不能追求過大的貿易順差。現在中國80%的GDP為貿易額度,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黃靖指出。
“胡錦濤出訪前比較擔心的是中美貿易問題激化。他在與布什總統會面時,成功的緩和了兩國貿易關系,提出中國要發展內需,促進對美進口的增加,取得了布什的諒解,是一大成就。其實,對布什總統來說,他最需要中國幫助的是伊朗問題,但中國在這問題上并沒有作多大的讓步,”黃靖指出。
胡錦濤此次訪美的一大特色是會見了許多中美關系中的元老級人物。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參與了胡錦濤的美國之旅幾乎所有主要活動。此外,曾兩次出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 ,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Zbigniew Brzezinski), 前美國貿易代表卡拉?希爾斯(Carla Hills)和美國前國防部長佩里(William J. Perry)等人,在胡錦濤的美國行中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胡錦濤對與美國思想界的大佬進行的交流給予了高度評價。在4月19日的西雅圖會議上,胡錦濤說,在推動中美關系發展方面,兩國專家學者大有可為,希望雙方多往來、多交流、多建言,為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發展繼續作出貢獻。他認為只有真正了解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才能深刻認識中國的未來走向,牢牢把握中美的共同戰略利益,不斷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哈姆雷也高度評價了美國戰略領域的重量級人物與胡錦濤積極交流的意義:“這些人是公認的過去幾十年來美國最權威的、最重要的政策領導人。他們與胡錦濤的深入討論表明,這些美國最高層的、嚴肅的有識之士非常看重胡錦濤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的權威性,表明美國政策高層人士十分重視中國在美國的國際戰略中的持久重要性。”
摘自美國《華盛頓觀察》周刊(內容有刪節) 作者:粟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