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臺灣朝野部分“立委”近日跨黨派串聯提出“修憲案”,引發的爭議猶如在臺灣政壇投下新的“震撼彈”。
參加串聯的“立委”涵蓋所有的主要黨派,包括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臺聯黨和無黨派聯盟。
串聯者準備提出的“修憲案”內容有兩方面:一是訴求擴大下屆“立委”席位;二是變更現時采行的“雙首長制”為“內閣制”。
兩者其實是有關聯的,如果是改采“內閣制”,就意味著部分“立委”很可能要兼任“閣員”,也就是“部會”首長,現已定下的“立委”席次113席就顯得不足,訴求擴大下屆“立委”的席位才比較有理由,因此必須“綁”在一起提。
去年6月,任務型“國民大會”剛復決通過“修憲案”,確定下一屆(第七屆)“立委”席次減半,由目前的225席減為113席,選舉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換言之,如果要想擴大下屆“立委”席位,就必須再次“修憲”。推翻去年剛剛通過、尚未實行的“修憲案”。
“立委”席次減半和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同時帶來兩個結果:
一是現任“立委”中至少有一半的人下一屆選不上,必須轉行甚至失業。而這樣的人各主要黨派中都有,保住現有位置和利益成了他們串聯起來、訴求擴大下屆“立委”席位的共同基礎。
二是“小黨”將很難生存,最終形成“兩黨政治”,這是由“單一選區兩票制”的設計決定的。而要擴大下屆“立委”席位,就意味著必須變更“單一選區兩票制”,改為類似于第三屆“立委”選舉時采行的復數選舉制,對像親民黨、臺聯黨、無黨派聯盟這樣一些將因“單一選區兩票制”被“邊緣化”的小黨來說,自然樂觀其成,予以支持。
上述兩個結果成了此次“立委”跨黨派串聯提出“修憲案”的直接誘因。
另一方面,“小黨”傾向于支持“內閣制”也較容易理解。“小黨”可在“國會”需多數聯盟爭取“組閣”權時起關鍵少數作用,身價倍增,自然樂見和支持改采“內閣制”。
問題的怪異在于,為何過去一直主張由“國會”多數“組閣”、以“內閣制”取代“雙首長制”的國民黨,現在卻出現支持和反對“修憲”、改制兩種聲音?而在過去一直反對“修憲”、反對“內閣制”的民進黨內,支持實行“內閣制”現在卻成了主流?
2000年,民進黨在通過選舉取得執政權后,囿于“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擔心一旦實行“內閣制”,陳水扁的權力會被架空。因此,對國民黨提出的改采“內閣制”一直持反對態度。如今,民進黨態度來了個大轉彎,主動提出推動實行“內閣制”,此舉的確耐人尋味。
最合理的解釋是,民進黨已預感到2008年“總統”選舉將落敗,因此欲先行以“修憲”改采“內閣制”,將“總統”虛位化,使“總統”有職無權,削弱日后馬英九的權力,同時力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結合其它“小黨”謀取“組閣”權,繼續實際“執政”。可見民進黨的算計充滿極深的權謀,為的只是一黨之私。
民進黨的“司馬昭之心”既然如此昭然若揭,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予以反對自是題中應有之義。令人費解的是,為何同屬一黨的王金平也傾向于支持改采“內閣制”?
說費解其實也不難理解。就王金平來說,既然代表國民黨競選2008年“總統”已無望,當然不如以現任“立法院長”的優勢謀求握有實權的“閣揆”,此其一。
不管是民進黨還是其它“小黨”,乃至國民黨的部分現任“立委”,要想“修憲”擴大下屆“立委”的席位和改采“內閣制”,都需借助王金平的協助,甚至以支持其任“閣揆”作交換,王金平手中握有的政治籌碼自然大增,此其二。
因此,王金平沒有不支持的道理。
目前的態勢是,各黨各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既支持擴大下屆“立委”的席位,又贊成改采“內閣制”的;有反對擴大下屆“立委”的席位,但贊成改采“內閣制”的;也有對兩者都予以反對的。總之是錯綜復雜,各有各的盤算。此事定會是下一步政爭的焦點。
目前臺灣實行的“雙首長制”,是李登輝當權時,為鞏固自己的權力“修憲”的產物,“馬不馬,驢不驢”,運作起來有很大困難:直選出來的“總統”有權無責,既不必對“立法院”負責,也不需接受質詢監督;“總統”委派的“行政院長”,任命時不須“立法院”同意,形同幕僚長;“立法院”雖可“倒閣”,“總統”卻也有權解散“國會”,動輒傷筋挫骨,并不能解決日常的政治紛爭。
正因為如此,臺灣坊間和不少法律學者一直有改采權責分明的“內閣制”的倡議,且得到不小的回響。問題是民進黨出于掌握權力的需要,過去一直堅拒,現在面對權力將失去又大呼要改。德性如此,何以服眾?
根據現行“憲法”規定,所有“修憲”版本都須經過1/4的“立法委員”提出,3/4出席,出席的3/4同意后,半年內交公民復決,過半數選民投票,獲半數以上的同意票才能通過。臺灣朝野部分“立委”跨黨派串聯提出的“修憲案”要想過關,恐怕沒那么容易。
(來源:美國《僑報》,作者:陳翌,作者系大陸媒體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