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27日獲準招股后,按照中國銀行(下稱“中行”)及承銷團的配售計劃,中行的60多億美元(如行使“綠鞋機制”可到80億美元)籌資額中,已有30億美元“名花有主”。
權威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其中,10億美元分配給蘇格蘭皇家銀行及淡馬錫等戰略投資者,以防止其持有的中行股份被稀釋;20億美元分配給包括長江實業的李嘉誠、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等12家富豪及財團,每家均獲約1.6億美元中行股份,禁售期為一年。
這樣在隨后的國際配售及公開招股中,機構投資者及散戶將被分配到30億至50億美元。
一位投行人士分析:“需要推介股份數目其實不如預期般多,肯定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預計中行合理溢價在2~2.66倍,招股價在2.3至2.8港元之間。
由于中行H股發行的股份占擴大后已發行股本8%至12%,不符合港交所規定上市公司最少要有25%的股份流通的要求(若資產值逾100億港元則可降至15%),經過上月27日的第二輪聆訊,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同意“變通”:即中行將上市前售予瑞銀、亞洲開發銀行及淡馬錫共約7%的股份當作流通股計算,但由蘇格蘭皇家銀行牽頭的財團所購入的10%股權則不會當作流通股計算。
在4月15日的全球投資者會議上,中行及承銷團將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傳達了一個清晰的定位:中行為與國際市場聯系緊密的內地最大外匯銀行。
截至2005 年12 月31 日該行持有凈外匯頭寸為390億美元。但瑞銀最近的一份報告數據顯示,因人民幣升值,2005年中行匯率虧損達人民幣51億元。2006年中行可能出現人民幣43億元的匯率虧損。同為中行上市財務顧問及主承銷商的高盛也在報告中估計,中行未對沖的外匯風險達262億美元,人民幣每升值1%,將使2006年盈利降低3.3%及凈利潤減少0.6%。
瑞銀表示,中行在同類銀行中最易受到人民幣升值影響并不意外。由于外匯市場并不活躍,加之相關規定限制,中行難以規避風險。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作者: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