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規劃之惑
“進一步擴大舊城歷史文化保護區的范圍”被寫入新的總體規劃,但眼下再度啟動的成片危改工程又將推土機引入舊城。
保護區外的成片拆除已在進行,金寶街、霞公府、米市胡同、察院胡同、文昌胡同、文華胡同、麻線胡同等地的拆遷現場,繼續上演著拆與保的遭遇戰。
保護區內的情形同樣可嘆。大面積推倒重來的南池子工程被數位知名學者聯名指責為“一大敗筆”,緊接著南長街被成片拆除,大柵欄、鮮魚口又引發爭論。
保護規劃的一些模糊表達或對此負有部分責任。《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顯示,保護區內仍有一個可拆范圍,保護區由重點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區組成,其中建設控制區可“新建或改建”,占保護區面積的37%。
保護規劃中的道路擴建方案隨處可見,南北縱穿鮮魚口和大柵欄的兩條25米寬的道路工程正在大規模拆遷,它們和這里其他新建和擴建的道路一樣,是對保護規劃的執行。
2004年什剎海保護區內的舊鼓樓大街被大規模拆除擴建,引發19位文化界人士致函世界遺產大會,呼吁停止在北京舊城內的這類活動。
舊城里越拆越寬的道路并未使交通擁堵改觀,它只是將周圍交通的堵點迅速移入城內。在高密度的城市里發展小汽車鮮有成功的先例,為其支付的巨大成本還使街道的商氣盡失。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去年承諾在新的舊城規劃編制中,對傳統格局保持較好的街道進行整治時降低其城市道路網密度,減少紅線寬度,原則上不再新建紅線寬度在40米以上的道路,而以15米到25米寬的道路為主。
今年4月,位于舊城中心區域的西絨線胡同、油坊胡同、大方胡同的道路擴建展開,西絨線胡同的寬度由現狀25米增至35米,油坊胡同、大方胡同的寬度由現狀10米增至25米。
在公交優先戰略未獲明確之時,這些道路工程盡管被控制在“瘦身”尺度之內,仍將繼續吸引小汽車的涌入。
高密度城市的交通以“步行+公交”為國際通行的天則,如以鼓勵小汽車的發展為基本交通政策,縱使將城市拆成了郊區也難以滿足交通增長之需。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