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鬼”,一個詞典里查不到的詞語,一個內地人聽不懂的詞語。
在香港,“走鬼”幾乎家喻戶曉,幾十年前,它是流動小販違法擺賣時,逃避執法人員抓罰而相互招呼走脫的暗語,后來被人們當作無牌流動小販的代名詞。事實上,香港的“走鬼”已成為一個特殊的零售市場,直接影響著部分市民的生活。在一些地區“走鬼”更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走鬼”始于三、四十年代
香港什么時候開始有了“走鬼”這一名詞呢?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主席林貴昌回憶說,他已經入行40多年,在他入行時人們已經開始叫“走鬼”,起碼也有四、五十年歷史了。
他說,聽前輩講,早在三、四十年代,香港經濟不景氣,沒有制造業,也沒有街市(菜市場)及大型百貨商場,卻有大批內地移民來香港謀生。當中許多人來自廣東鄉下,沒有文化也沒有一技之長,為了養家糊口惟有跟著已經做開小販的同鄉或親戚朋友做小販。當時的港英政府就以維持治安為名,對滿街小商、通巷小販開始橫加打擊,采取一律不準在街頭擺賣的政策。
而香港三、四十年代許多雇傭警察來自印度與巴基斯坦,這些印巴人長相明顯有別于華人,有的還是紅毛混血兒,所以香港人稱他們為“紅毛鬼”。由于民族不同,語言不同,他們對做小商販的華人自然沒有什么感情,執起法來特別嚴厲,一點情面也不給,每每抓到小商販非踢即打特別兇殘,所以那時的小商販很害怕這些紅毛警察。每當紅毛警察一出現,第一個見到的小販便大喊:“紅毛鬼來了,快走哇!”,聽到喊聲,其它小販就即刻抄起貨品一哄而散。久而久之,為了簡單易喊,便改為“走哇,鬼來了!”及后來的“走鬼呀!”。
“水餃皇后”、律政司長出身“走鬼”
常言道“山溝出鳳凰,平民出宰相”,香港是個典型的“英雄不問出身,貴賤都是常人”的公平社會。人們佩服的是勤奮、肯干,而不是出身貴賤。在這樣的環境中,走出了許多成功人士,包括小販群體。被稱為“水餃皇后”的臧姑娘——臧健和女士就是從做無牌小販開始的。
臧姑娘八十年代帶著兩個幼小的女兒來香港定居。由于語言、文化等障礙,加上打工時扭傷了腰,曾是青島某醫院資深護士的她,卻找不到一份像樣的工作。后來在街坊的啟發下,帶上女兒推上小車在灣仔碼頭做起了賣水餃的無牌小販。由于她包的水餃好吃、干凈,加上熱情的服務,小生意特別興隆,但也引起執法人員的注視,時不時趕她走,抄她的貨。可她賣的水餃確實又好吃又便宜,人們一來不舍得美食,二來看見她們母女可憐,所以周圍的人包括巴士司機都給她們通風報信。
后來一間日本公司超級市場看中她的產品有銷售潛力,首次將她的水餃引進超市。香港本地幾間超市見賣的好也開始進貨,隨著市場的擴大,她辦起了加工廠,并自己開設了門市部。再后來與世界最大的面食公司Haagen.Dazs合作,在上海、北京、廣州、南京等地先后開辦了加工廠,現在她創辦的“灣仔碼頭水餃”已經成為國際品牌。臧姑娘的成功亦得到國際認可,二○○六年獲得第四屆“世界杰出女企業家”大獎,同年更獲得“世界杰出華人獎”殊榮,并同時獲美國哈姆斯頓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另一個從小販族群中走出來的名人,便是被人們稱為“出身寒微”的新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年輕司長黃仁龍。黃仁龍祖籍廣東潮州,是家中長子。父親早年是牛奶公司雇傭小販,專在半山區及銅鑼灣一帶賣雪糕、汽水。少年黃仁龍也經常在課余及假期幫父親做小販行賣,所以對草根階層的市民生活非常了解。因為有此經歷,他雖然留學英國劍橋大學,38歲已成為大律師,但他的親民作風始終沒有改變過。因此也有人稱他為“小巷中走出的大律師”。
“走鬼”有功亦有過
香港人對“走鬼一族”可謂又愛又恨。愛者,是因為小販擺賣的地方大多集中在上班一族上下班及午膳經過的地方,如地鐵站出入口,碼頭及巴士站,以及行人天橋上。對于時間就是金錢的上班一族無疑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的購物機會,加上小販出售的貨都是直銷價,又不需租金,所以相對商店的貨便宜很多,價格便宜,又就腳,自然受歡迎。
林貴昌在談到小商販的功與過時表示,無論是持牌小販還是無牌小販,對于解決市民的就業問題、活躍市場經濟、促進商品流通、方便市民生活等方面都起到一定作用。另外,小販還有抑制市場物價的作用。他還特別強調,五、六十年代以前,香港的國貨很少,小販通過地下渠道將大量國貨運來香港出售,所以在推廣銷售國貨方面小販是立過大功的。
他亦指出,流動小販有時隨意街頭擺賣也帶來諸如阻街、影響交通等負面因素,擺賣小吃的小販除食品不干凈外,還會搞污濁周圍環境。另外,一些不法小販還常常販賣一些翻版影碟、手袋、名牌服裝等,所以幫襯無牌小販一定要“看真”。
(摘自:香港《紫荊》月刊 ; 作者:于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