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六日電 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日前接受香港媒體采訪,闡述了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和發展等相關問題。
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發展中具備三個突出優勢
陳佐洱指出,香港在與整個中國內地的經濟合作發展中有三個突出優勢,第一個優勢是中央政府一貫地堅定地支持香港經濟的發展,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支持和推動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繼實施CEPA之后,又批準“泛珠三角”地區在“9+2”框架內建立新的合作機制就是例證。這是一個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決策,既符合香港拓展發展空間、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需要,也順應了國家在本世紀頭二十年戰略機遇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加快發展的總體要求。
第二個優勢是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具有高度的依存和互補性,這是歷史和現實都已證明了的。香港作為內地對外貿易的主要窗口、最大的外來投資來源地、引進先進管理知識和技術的主要渠道、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以及海峽兩岸經貿往來最主要的轉口港,對國家的改革開放與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內地是香港的廣闊腹地和穩固靠山,是香港金融業重要的資金提供者,是香港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和旅游市場。天時地利人和,這種互利互惠的合作必定要持續發展下去。
第三個優勢是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香港特區成立以來,兩地合作已經有了更好的基礎,形成了唇齒相依的關系。回歸后,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已經由民間、分散、局部、自發的形式上升到政府制度性合作的新階段,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多樣化的政府與民間共同推動的新格局。
香港在“十一五”規劃中進一步發揮作用不存在“邊緣化”問題
記者問到如何看待香港被“邊緣化”這個問題時,陳佐洱表示,前一段時間,香港一些有識之士從居安思危出發討論了關于“邊緣化”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客觀地說,無論過去或現在,香港并不處在國家經濟發展的中心位置,香港始終是祖國東南方的一顆熣燦明珠,它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歷史性的,與時俱進的。香港回歸祖國后,它和內地的經濟關系,就不再是過去那種“對外經貿關系”,而是在“一個國家”之內的特殊經濟關系,“一國”的前提,“兩制”的現實,還有WTO規則,注定了兩地優勢互補、互利合作,是體現新關系的主要形式。
香港之所以能對國家發揮積極作用,是因為它具有為國家所有的優勢。正如溫總理在十屆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闡述的: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和開放的經濟體系,是世界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制度,有著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廣泛的國際市場聯系,擁有一大批熟悉國際經濟規則的人才。擁有這眾多優勢的香港,又是祖國大家庭里不可分離的一員,怎么可能被“邊緣化”呢?當然,香港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居安思危,團結一致,迎難而上,把握機遇,自強不息。曾蔭權特首準備在九月份召開香港經濟高峰會,探討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怎樣進一步發揮作用,這很有意義。
總之,香港和內地同屬一個中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了解國情就是了解自己,關注國家整體發展就是關注香港自身的發展。
香港最牽動他的心,穩定和繁榮是真諦
當記者問起陳佐洱對香港從回歸到現在的發展及從事港澳工作多年有何感想時,他坦言,最突出的就是,歲月流逝,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和成功,更加堅信“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生命力和博大精深。
他續稱,感謝國家的信任和培養,讓他有幸參與了港澳回歸的籌備工作,見證了港澳特區的成立和發展。實踐多了,對港澳和港澳同胞就很有感情,那里每天發生的大事小事他都關心,同胞們的喜怒哀樂牽動他的心。近年記性差了,養成了晚上在床頭放一支筆一張紙的習慣,睡夢中忽然想起什么要緊的事,就記上一兩字。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成百成千張小紙片上記的多半是有關港澳的事。
他還表示,香港回歸將近九年,澳門回歸也七年半了。胡主席、溫總理、曾副主席以及其他國家領導人多次指出,中央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香港好澳門好,使得港澳保持長期繁榮和穩定,這是語重心長的肺腑之言。最近曾副主席在博鰲會見港澳工商界人士時提出兩點希望,把握機遇謀發展,齊心協力促和諧,真諦也還是那四個字:繁榮,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