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優先”已成為全省干部群眾的生動實踐
在江蘇,“富民優先”不只是一個叫得響的口號。江蘇省在推進“兩個率先”的實踐中,始終把富民問題放在突出位置,圍繞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這兩個核心,研究制定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并通過創業富民、就業富民、培訓富民、社保富民四大舉措,積極實踐與實現“富民優先”。
近年來,江蘇省實施“富民優先”取得了明顯成效。2005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319元,增長17.5%,增幅躍居全國各省區市之首;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276元,增長11%;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突破萬億元,達10581億元。
全省城鎮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96.8%、90.3%和99.4%。去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33:1,是全國最小的省市之一;城鎮最高最低收入組人均收入比去年比前年下降了0.7。在農村征地、城鎮拆遷、企業改制過程中,群眾合法權益得到嚴格保護和合理補償,社會矛盾大大減少,全省進京上訪量由一度全國的第5位下降并保持在23位以后。
“昆山之路”是“富民優先”方針的最好注解
去年,昆山有兩件喜事,一個榮獲2005年全國百強縣、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雙料冠軍”,二是率先全部達到江蘇省全面小康指標。作為江蘇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一個縮影,“昆山之路”為全省實行“富民優先”方針作出了最好的注解、提供了生動的示范。
“昆山的小康是一個有水平、有質量、有說服力的全面小康,不但統計數據過硬,而且被老百姓廣泛認可!”
李源潮向記者們列舉了下面的數字:去年昆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809元和8519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7:1。從11萬戶農民自行申報收入專項調查來看,去年農民實際人均收入達到9496元。省統計局組織的隨機抽樣民意調查顯示,有73.2%的昆山人認為昆山已經達到全面小康指標。
昆山的實踐為江蘇省全面實行“富民優先”創造了諸多寶貴經驗。近三年來,昆山采取“六管齊下”即創業富民、就業富民、物業富民、股份富民、社保富民、幫扶富民,同時實施以“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工作、家家有物業”為主要目標的“三有工程”,構筑低保、養老、醫保、征地補償、動遷補償這“五道保障“,進一步做實富民工程。當全國許多地方呼吁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時,昆山的農民已基本實現了“業有所就、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扶、貧有所濟”。
“富民優先”方針將貫穿于江蘇“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之中
“十一五”是江蘇省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決戰期,也是富民工程的決戰期,收入達標的攻堅期。省委省政府把“富民優先”的方針鮮明地寫入了“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主要體現在: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的方針,弘揚以“創業創新創優”為核心的新時期江蘇人精神,建立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機制,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富民的重中之重。
各路記者踴躍提問 李源潮對話網絡媒體
在介紹完江蘇省“富民優先”的整體情況后,李源潮書記回答了記者們的踴躍提問。
中國新聞網記者首先問:“昆山已全部達到全面小康的指標,昆山之路是否可成為江蘇全面建設小康的樣板?”李源潮說,昆山之路在江蘇是有普適性的,因此我們提出“市縣學昆山、鄉村學華西”,“三創”精神是昆山的發展動力,但同時昆山不是一個樣板,而是一個先進典型,各地應走自己獨特的發展之路。
人民網記者問及江蘇如何實現與鄰近省份的共贏,李源潮書記說,江蘇歷來與鄰近省份處得不錯,我們注重向鄰近省份學習先進的東西。例如我們向浙江學習發展民營經濟,向上海學習發展服務業,向山東學習發展大企業。同時與鄰近省市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注重揚長避短,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當浙江在線的記者提及“浙商”和“蘇商”兩個概念時,李源潮說,“蘇商”和“浙商”各有特點,“蘇商”的特點是辦廠、辦企業,“浙商”的特點是經商、搞資本運作。他也希望“蘇商”更好地學習“浙商”走天下的膽識和氣魄。
當國際在線記者問及“富民優先”如何兼顧農民利益時,李源潮回答說,江蘇是一個人均占有土地面積很少的省份,要提高農民收入,只有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以產業化提升農業。
中國經濟網記者問李源潮:“您認為在‘富民優先’的推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最令您高興的是什么?”李源潮回答說:“最重要的是形成共識,大家真正接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認識到發展經濟是為了造福百姓!最高興的是:老百姓得到實利、老百姓感到滿意!”
此稿未經中國江蘇網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