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環保局副局長黃細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寄出了一份緊急建議,該建議希望國家價格主管部門暫時叫停銀行卡ATM跨行查詢收費。引發黃細花做此舉動的,是這樣一則消息,近期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交通銀行相繼宣布,從6月1日起,對銀行卡ATM跨行查詢,收取0.3元手續費。
幾乎與此同時,廣東有兩家銀行宣布從本月起將跨行取款收費從2元/筆漲至4元/筆,而農行北京分行則將對小額賬戶開收服務費。在江蘇,有的銀行從今年初就開收小額賬戶服務費了。
就在人們將關注的目光集中于跨行查詢收費的同時,另外一些銀行服務性收費卻在不聲不響地進行調整。有消息稱,濟南農行已經對部分業務的手續費進行了調整,其中對居民個人存款業務以及存單、存折掛失及密碼掛失手續費均上調,掛失每筆從5元調至10元。持存折在省內異地柜臺取款,調整后的手續費為交易金額的1%,最低2元,最高50元,而此前此項業務的手續費最低1元。
從年費、跨行取款費,再到跨行查詢費……銀行收費如今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有人做了個統計,從2003年10月以來,短短兩年半時間,各家銀行的收費項目已猛增了近30項。而此前,儲戶在辦理銀行卡開戶、掛失、換卡以及跨行取款等業務時,都是免費的。對此,有銀行人士稱,根據有關規定,商業銀行可以收費的項目達100多項,尚未收費的項目還有幾十項。言外之意,這還不算完呢。
國內各家商業銀行所參照的這100多項收費項目的標準,基本上來自于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金融市場,也即所謂的“國際慣例”。
但問題在于,有此慣例,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收費嗎?
那么,有必要讓我們看一看“國際慣例”的基礎是什么?實際上,“國際慣例”的第一個基礎是充分的市場競爭格局。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競爭之后,“國際慣例”中的市場主體銀行,一定是一個以服務體現價值的企業形象。
“國際慣例”的第二個基礎是良好的客戶服務能力。有一位在美國加州留學的中國學生,講述了這樣一段經歷:當時,她通過美國一家比較大的電腦銷售企業的網站訂購了一臺筆記本電腦,收到后發現該電腦型號與她訂購的有異,遂向銷售企業提出異議。銷售企業的答復是電腦可以收回,但需要交納20多美元的開箱費。這位留學生雖然不同意,但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幸好,她在網上支付使用的是信用卡,在求助信用卡公司之后,由信用卡公司出面找銷售企業,解決了開箱費的問題。
國內銀行的競爭格局,是近十年才開始逐步建立的,遠未到位。國內幾家大的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水準和服務能力,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來提高。
充分的市場競爭和良好的服務意識及能力,是實行“國際慣例”的必要前提。可惜的是,在現階段,銀行加快服務業務收費的過程中,其服務水平和能力卻往往與“國際慣例”存在著距離。
到今年年底,中國銀行業對外資銀行的限制將全面放開,到那時,如何面對真正擁有“國際慣例”的外資銀行的競爭,是國內商業銀行目前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只重視收費,不注意培養客戶感情和穩定客戶隊伍,中國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將很難被人看好。從這個角度講,銀行收費改革千萬不能急功近利。
(來源:工人日報,作者:董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