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國際電影節又迎來兩位電影大腕的激情對話,評委會主席呂克•貝松與中國導演姜文見面話長,相互欣賞,一個名為“電影大師班”的論壇,逐漸演變為兩位大腕對電影往事的回憶,期間還穿插了考學奇遇、初戀感覺,讓在場嘉賓和記者聽得津津有味。
1、曾被電影學院轟出去
論壇上,姜文更像一個主持人,帶領呂克•貝松不斷把話題擴展,以致他們閑情逸致地聊起了各自在少年時代有關電影的往事。呂克•貝松是世界公認的電影大師,其作品《碧海藍天》、《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等,都是既賣座又叫好的經典之作。不過這個電影大師曾在法國電影學院的面試中卻被主考官轟出了考場。
姜文:和貝松同志(對呂克•貝松的親切稱呼)一起聊,從哪開始呢?我的《鬼子》(指電影《鬼子來了》)得了戛納大獎,貝松就是戛納評委會主席。其實在那之前,我對貝松就很崇拜了,他的《殺手》把我看呆了,我當時覺得,作為一個導演,能導出這么一部精彩的影片也就夠了。我是在無意中看到這個電影的,后來,我連著看了好幾遍。但是,我聽說,你在考電影學院時,被主考官轟了出來,能解釋一下是怎么回事嗎?
呂克•貝松:哈哈,那是17歲那年,1977年或者是1978年,我考法國的電影學院,我沒有通過第一輪面試就被轟了出來,主考官問我最喜歡的導演是誰?我說了一連串導演的名字,結果主考官說,停停停,你不適合在這里學習,你可以走了。我莫名其妙,是因為這些導演不主流還是別的什么,我不知道。結果15年以后,那個學校又邀請我回去教書,我拒絕了,我說,我教給學生的東西可能你們不喜歡。
姜文:哈哈,你被轟出來了,那時候,正是中國第5代導演通過考試進入電影學院學習的時候,我也是在那時考入中央戲劇學院的。你沒上那個電影學院后悔嗎?
呂克•貝松:后悔,當然后悔。這導致我沒有學電影的同學,后來我跟著那些老導演拍電影,當第三助理,我和那些導演不在一個起點上,無法與他們溝通。如果是有一幫學電影的同學,我們可以一起玩,一起拍電影,因為那里面有學攝影的、學美術的、學編劇的、學導演的。
2、同班女孩曾經幫助修正法文劇本
姜文:電影之外,你還有一個領域,那就是寫作,你是先寫書,后拍電影的。1997年拍成的電影《第五元素》是什么時候寫的,你最早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寫作的?還聽說你在20歲之前就寫了30多個劇本,為什么那么快,是有什么事情逼迫你寫的嗎?
呂克•貝松:最早開始寫作應該是在13歲的時候。小說《第五元素》是16歲寫的,那也是我的第一本著作。沒有什么事情逼迫我寫,法國人在無聊的時候很喜歡喝酒,但我不喜歡。我父母親住在鄉下,我一個人在城里住宿讀書,沒事干,我就寫,那可能也是我逃避現實生活的一種做法吧。
其實,我起初的法文并不好,有很多拼寫錯誤,我的數學也不好,經常抄我同桌的數學作業,別人還以為我數學好呢?我寫劇本都是偷著寫的,怕同學說我法文不好。寫出來之后,我叫一個女孩子給我修正法文并打印出來,她的法文很好,我知道她喜歡我,所以她非常愿意幫助我,不過她丑,我并不喜歡和她呆在一起,哈哈,你們看到了吧,藝術家的生活就是這樣。有意思的是,就在5年前,我們無意中重逢了,在一家餐廳里,她穿著時髦,比學生時代漂亮多了。她說,你還記得我幫你修改劇本嗎?我說當然。她現在已經是3個孩子的母親了,她同時也是巴黎大名鼎鼎的律師。
3、從小喜歡模仿各種角色
姜文:你是16歲開始寫劇本,我比你晚多了,在中央戲劇學院讀書時,我開始寫了,但沒寫完,也沒寫好,直到29歲,我才寫了第一個劇本,那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呂克•貝松:但是你的電影很現代。我第一次看你的電影《鬼子來了》時,別人對著銀幕里的一個老頭說,那個就是姜文,我感到很納悶,怎么一個老頭拍出這么現代的電影,后來知道是別人指認錯了,看了你的照片才知道,你原來是那么年輕。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入了電影這個行當?你從小就夢想當演員嗎?
姜文:偶然,純屬偶然。我不到10歲就跟著父親隨軍到了貴州,我家住在一個很大的房間里,其實那是一個倉庫,外面是籃球場,那里經常放電影,我睡在我家床頭上就能透過窗戶看電影了。部隊放映員對我很好,把倒片時的斷膠片給我玩,我把膠片裝在盒子里用手電筒照著,在墻壁上放映,還給配音,我一個人給5個角色配音,同時還模仿每個角色。后來長大一點,人們都說我應該去演電影,當演員,因為部隊大院里長大的孩子,都能講標準的普通話,加上我會模仿各種角色,于是就促成我考中央戲劇學院的夢想。
呂克•貝松:哈哈,我9歲時在摩洛哥的沙地上看了第一場露天電影,很好玩,那是個喜劇,銀幕似乎是個床單,放映機放在拖拉機上,放映中途,居然過來一只駱駝,它要把那床單扯下來,于是一群人在追趕駱駝,銀幕上下,簡直就是個三維的立體喜劇。
(來源:深圳晚報,作者:裴軍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