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進口燃料油的限制將被放寬。商務部昨日發布《2010年成品油(燃料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調整安排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提出,對2010年非國營貿易進口成品油允許量進行再分配,此前未獲得進口權的地方煉油企業可以再次申請。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是為了加大我國成品油進口力度。專家指出,這顯示了我國對民資煉油企業的進口限制正在逐步放開,但由于消化能力受限,民企進一步擴大進口的空間不大。
爭奪原料形勢殘酷
強勢民企獲政策利好
《公告》規定,持有2010年成品油(燃料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的地方內資和外資企業(以下簡稱“地方企業”),預計今年年底前無法完成進口任務,應將其未完成或不能完成的部分于7月20日前交還商務部,商務部將對交還的允許量進行再分配。對7月20日前沒有交還且年底前未充分使用允許量的地方企業,商務部在安排2011年成品油(燃料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時按比例相應扣減;連續兩年獲得進口允許量且連續兩年無法開展進口業務的地方企業,將不再獲得成品油(燃料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生產型外商投資企業按現行規定辦理。
燃料油主要由石油裂化殘渣油和直餾殘渣油制成,可用做船舶鍋爐、加熱爐、冶金爐和其他工業爐的燃料,也可用于再提純,煉制汽油和柴油。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認為,考慮到企業在申請和最終執行上對進口成品油的需求不一,商務部從政府角度調整各地余缺,有效配置資源,以避免浪費、提高效率。
“對于那些生產能力強、品質好的地方煉油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卓創資訊首席油品分析師劉鋒說。
劉鋒介紹,我國已經出現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地方煉油企業,部分企業產能已經達到500萬噸,在原油配額非常有限的情況下,燃料油是這些企業的主要原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則表示,對未使用的成品油允許量再分配,體現了地方企業在成品油市場的爭奪,民間資本對有限原料的競爭堪稱殘酷。
填補能源需求
民企不得已“干苦活”
《公告》還規定,獲得2010年進口允許量并使用50%以上允許量的地方企業,可以在7月20日前向地方商務主管部門提出進口允許量再分配申請;未獲得2010年燃料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備案的地方企業,可以在2010年7月20日前向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申報材料。
“這是商務部第一次給未獲得燃料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備案的地方企業重新審批的機會。”卓創資訊分析師齊玉芹說,商務部再次給民企審批機會,“一是考慮到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二是增加燃料油進口,可有效解決地方煉油企業的原料問題”。
劉鋒介紹,目前我國放給地方煉油企業的石油配額非常少,一般為5萬-10萬噸,多的也不過20萬-30萬噸,遠遠無法滿足一些規模較大的地方企業的需要,但使用燃料油煉制汽柴油的利潤相比使用石油煉制低很多,是地方煉油企業不得已的選擇。
“在國家能源需求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放寬燃料油進口無疑將會對整體能源供應形成有益補充。”劉鋒說。
充當供應“替補”
民企銷售成品油看巨頭眼色
“實際上,地方企業燃料油進口配額不能完成的狀況時有發生。”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就目前來看,市場不景氣,到處都是促銷、打價格戰,地方企業由于沒有成本優勢,在國內市場銷售中也就處于弱勢地位。“一些自身實力較差的企業競爭力弱,無利可圖自然就不再進口,之前所申請到的配額自然無法完成。”
目前,我國民營加油站已在市場上占有45%的比例。雖然銷售終端沒有被石油巨頭壟斷,但由于中石油、中石化成本優勢明顯,民企的成品油銷售仍存在諸多難題。
劉鋒介紹,盡管民營企業的油品正在被消費者接受,但在市場上經常充當的是央企“替補”的角色。鬧“油荒”時,央企直屬加油站大量向民企采購,民企的銷售情況就好,一旦市場不景氣,最先受傷害的還是利潤本就不高的民企。記者 張涵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