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惠民工程”實施以來,曾經讓相關企業寄予厚望也讓消費者歡欣鼓舞,一個貌似多贏的政策贏得一片叫好之聲。然而,該政策在實際市場操作過程中出現的經銷商侵占補貼、明降暗升甚至冒名頂替節能車型銷售的情況廣泛存在,不僅使消費者頗不滿意,該政策的實施效果更是引起業內廣泛質疑。
日前,在天津參加“2010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的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針對 “節能惠民工程”問題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了“節能惠民工程”中的亂象。
據悉,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已于日前針對“節能惠民工程”實施亂象重拳整頓,將對違反新實施細則的企業給予重罰。
節能補貼車型市場混亂
自從對于1.6升及以下小排量車型購置稅優惠幅度縮小以來,國內汽車市場不可避免地進入了調整期,其中以小排量車型為主的自主品牌企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而此前“節能惠民工程”補貼3000元購車政策的出臺則被眾多企業視作扭轉市場銷量增速下滑的重大利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此前的調查中發現,“節能惠民工程”的3000元補貼直接補給企業,卻被部分經銷商以明降暗升的手段侵占了,消費者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此外,部分并沒有被納入節能車型補貼目錄的車型也由經銷商自掏腰包進行補貼,導致消費者無法甄別哪些是節能補貼車型,市場一片亂象。對節能車型補貼政策的宣傳不到位也導致這一政策推廣效果不佳。
“對于‘節能惠民工程’政策我不想作過多評價,只能說政策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張小虞并不看好這項政策,“制定這個政策時應該想到供應商會鉆空子,既沒有讓企業得到利益,也沒有讓消費者得到實惠,而是讓中間商占了便宜,此前的購置稅優惠政策才是真正讓消費者受益的好政策。”
參與互動(0)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