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后,隱藏著原材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設備缺失、產品主要出口“三頭在外”的嚴峻現實。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新興能源和高新行業的光伏產業,不能重蹈我國部分傳統工業制造業低端生存的“產業鏈悲劇”覆轍,應多方合力破除制約因素,搶占光伏產業全球布局的制高點。
投資熱潮難掩“三頭在外”隱憂
光伏產業火不火?從近期各地密集舉行的產業論壇就可見一斑。
9月26日至28日短短三天內,三場各名為“廣東光伏產業(三水)國際高峰論壇”“首都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與國際合作研討會”“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的產業論壇次第在三地召開,南北西部齊發聲,國際元素皆具備。
業內人士熱衷“聚會”的背后,是我國光伏產業正在興起的新一輪發展熱潮。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洪京一統計,2009年,我國多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產能分別占據全球總產能的25%、65%、51%和61%,而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增長高達62.7%,實現產能產量是3460兆瓦,占全球總產量的37%,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光伏產品的主要生產國。
此外,據歐洲光伏協會的統計,2009年全球太陽能電池企業10強中,我國企業已占據4席;我國目前從事光伏產業的企業數量達到580余家,從業人數約為30萬人。
我國業已成為全球光伏產品的主要出口國。相關統計顯示,2005年至2009年的5年間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額增長超過10倍,其中2009年出口產品超過150億美元,出口比例占九成以上。
然而亮麗的出口成績單背后,光伏產業的整體發展仍暗藏隱憂。據介紹,占目前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比重80%以上的晶體硅產品,其主要原材料90%以上產自國外;同時,我國多晶硅提煉技術長期面臨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而諸如晶硅電池全自動絲網印刷機和自動測試分撿機等高端關鍵技術設備則都依賴進口。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原料、關鍵技術設備、市場需求“三頭在外”的現象,早已成為我國光伏產業的嚴峻現實。
低端“體力活”難占產業鏈高端
一個原料、技術和市場皆不在國內的行業,為何仍能吸引大批資金和企業進入?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賈銳分析指出,盡管太陽能光伏產業分屬高科技行業,其技術和資金門檻實則很低,在行業利潤仍然偏高的情況下,形成“淘金熱”很“正常”。
低門檻下的“淘金熱”,導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組件生產和太陽能應用產品等產業鏈的中下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由于下游產品生產投資少、建設周期短、技術門檻低,吸引大批企業和資金的進入,我國光伏產業越往下游競爭越激烈;而在原材料提煉技術和生產線核心關鍵設備制造等上游環節,則處于起步階段,進入者寡。
一位業內專家對此尖銳地形容,國內大多數太陽能電池廠家其實做的是產業鏈低端“搬運工”和“組裝工”的“體力活”,都只是購買電池芯片進行簡單的組件封裝工作,而且在產品類型選擇上存在跟風取向和產品品種單一的問題。
做“體力活”的直接后果,在話語權上難免受制于人。2009年,受金融危機和歐美國家能源補貼政策變化的影響,國內很多光伏企業頻現危機。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有200多家光伏產業組件企業停產或減產,保持正常生產的企業僅約70家,而2009年全年出口光伏產品的平均價格也呈現下降趨勢。
技術的限制更易造成能耗和污染。據專家介紹,光伏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多晶硅提純耗能嚴重,目前國內提煉多晶硅耗電量基本在2萬千瓦時/噸,而被定義為高耗能行業的電解鋁,其用電量也不過約1.45萬千瓦時/噸;此外,多晶硅提純時會產生四氯化硅等廢氣和有毒物質,對環境污染和危害較大,而國內企業目前在處理回收上技術和資金投入都比較缺乏。
目前很多歐美國家都以優惠政策和補貼鼓勵發展和使用太陽能,是光伏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歐洲國家都不希望在自己的國家生產多晶硅,都把多晶硅生產放到了發展中國家。”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一位官員曾表示。
有關分析認為,我國的多晶硅生產已形成“清潔能源出口國外、能耗污染留在國內”的節能減排倒掛現象,相當于以高成本間接大量出口能源,得到表面利益,付出高昂代價。
“三管齊下”避蹈“悲劇”覆轍
近來,對太陽能光伏產業重蹈傳統工業制造業發展道路覆轍的擔憂日益增加。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副所長趙新華認為,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存在的技術缺乏、關鍵材料等依賴進口、產業資源浪費、企業良莠不齊等情況,已經嚴重影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的諸多傳統制造行業曾經或目前仍存在關鍵技術缺失,市場依賴出口,僅以“微笑曲線”底端微薄利潤為生的現象,被認為是一種傳統工業的“產業鏈悲劇”。
業內人士指出,清潔高效,并能長期利用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作為太陽能利用中最具意義的技術,在我國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不能重蹈低端制造業覆轍,而應在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重回高新技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以產業激勵機制培育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是當務之急。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我國光伏應用市場較小,政府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國家應在光伏發電采購、入網補貼和融資優惠等政策方面激勵市場,同時應加大光伏發電推廣示范項目建設力度。
技術儲備和人才培養是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另一個基本保證。賈銳認為,光伏產業屬于技術主導型產業,以太陽能電池為例,每提高1%的轉化率,就能降低5%的成本;目前我國研究光伏技術的人才嚴重短缺,創新不足,應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增強技術創新和儲備。
而杜絕無序競爭,避免重復建設則需制定產業標準,規范產業管理。趙新華認為,國家有關部門要積極發揮政府標準統籌產業指導、運用推廣、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行業整合,避免低技術、低水平重復建設。(劉大江、邱明)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