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俄羅斯專家認為,這一管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項政治工程。只有兩國之間的關系和諧穩定、國家的穩定,才能真正地保證這條能源大通道暢通無阻。在國際利益的較量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經濟實力和未來的發展前景。
“兩國關系正處于歷史上的最好時期”,這幾乎是中俄兩國各界對當前中俄關系的一致評價。“中俄油氣資源合作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在當今的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的總趨勢下,不是由哪一方的主觀意志能隨意改變得了的。”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與中亞研究中心副教授、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燕表示。
“中俄在能源合作領域取得的進展不能掩蓋其存在的問題,在實際合作運作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復雜的問題。”李靖宇表示,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估計到中俄兩國能源合作道路不會是徑情直遂的。
“俄羅斯在油氣管線運營方面確實與一些國家出現過沖突和糾紛,或者利用能源作為武器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吳宏偉也表示。
俄羅斯跨國油氣管道的運營經常出現沖突,如它與白俄羅斯、烏克蘭都曾有過糾紛。
但是,必須看到,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斷氣風波”,深層原因是烏克蘭執行“疏俄親歐”的外交方針,極力追求加入北約,并在黑海艦隊駐軍、邊界劃分等問題上觸犯了俄方利益。
相比之下,保持長期睦鄰友好、建設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是中俄兩國領導人經過深思熟慮的國家決策,不會受到一時一事的干擾和影響。
因此,很多專家表示,作為中俄重要能源合作成果的中俄原油管道,出現俄羅斯與歐洲其他國家的“斷油”、“斷氣”事件的概率并不大,即使出現問題,也不會是全局性的。
“從理論上說,這么長時間的長期合同,出現一些麻煩恐怕難以完全避免。”中國中俄關系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問題基金會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運表示,“但是,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性質。以中俄原油管道對雙方的戰略價值來看,這條管道運營后的前景是光明的、廣闊的。”
王海運進而分析道:“中俄兩國都是大國。大國相對來說比較負責任,相互之間的制約能力也比較強。”
再加上,兩國都是上合組織的重要成員國。“這種成員國之間的互信無疑會增加彼此之間的凝聚力,有利于各自的周邊安全和地緣穩定。”徐海燕說。
徐海燕也不否認中俄之間會出現糾紛。“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基本原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這是中俄能源管道問題出現一波三折的根本原因。”徐海燕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李靖宇認為,我們在大項目的運行上也是要有所預測,同時針對障礙性因素和現存的一些問題采取正確的對策,才能保證中俄原油管道項目的運行前景。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原油進口多元化格局。每年從俄羅斯進口的1500噸原油,差不多相當于現在我國原油進口量的8%、我國總需求的4%。這個量對中國來說不算大,即使停運幾個月,影響也不會很明顯。
“原油市場化程度比天然氣高,一個國家很難對另一個國家形成壟斷。”吳宏偉則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說明了問題。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